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慕课 > 正文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来源:光明网2025-06-04 14:14

  在野外徒步时突然有人摔倒骨折,或是在运动中意外擦伤出血,该如何在专业救援到来前进行科学处理?

  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科普中国官方平台联合各地科协、应急管理厅等单位,在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开展主题为“急救必知法则‘救’在身边”的防灾减灾——医疗急救专场直播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医护团队的讲解与演示,带大家掌握关键急救技能,真正实现“人人知急救、人人会急救”。

  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刘颖、主治医师张保振用生活常见物品演示急救操作,聚焦“创伤急救策略”,教您用身边物品应对出血、骨折等突发状况。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一、创伤急救的定义与原则

  创伤急救是在事故或者紧急的情况下,对于受伤患者进行紧急的抢救和处置,目的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抢救生命、保护肢体、预防感染,并且能够迅速、安全地转移伤员。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创伤急救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2、判断受伤者的意识状态。

  3、评估呼吸和脉搏,如果患者心脏停跳、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4、有效的止血。

  5、保持体温。

  6、减轻疼痛。

  7、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救援。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讲解创伤急救的原则

  二、创伤急救的实际操作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本次直播聚焦前三者。

  (一)止血:需要区分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1.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持续涌出,常见于割伤、擦伤等浅表伤口。

  处理静脉出血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直接按压,用干净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持续按压10分钟以上,避免频繁掀开查看。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第二步:抬高患肢:将出血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第三步:加压包扎:用绷带螺旋式缠绕,力度要均匀。禁止在伤口撒面粉、牙膏等异物,避免感染。

  2. 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动脉出血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处理。

  动脉出血时,使用指压止血法。我们需要找到伤口近心端的动脉搏动点,拇指或掌根垂直下压,把动脉压在骨面上。又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出血情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前臂动脉出血:需要按压肱动脉以减少出血量,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向外旋转,另一只手的拇指找到肱二头肌内测沟槽,如果摸不到准确位置,可加大按压的范围。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处理前臂动脉出血的方法

  (2)手掌动脉出血:需要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大概把手指放在手腕的两侧,能感受到动脉搏动,两边同时按下去。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处理手掌动脉出血的方法

  (3)手指小动脉出血: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紧手指的根部两侧。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处理手指小动脉出血的方法

  如果患者出血量特别大的话,这时就需要用到止血带。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止血带止血的方法(适用于四肢的动脉出血):

  以前臂动脉损伤为例,先准备两个布条,把其中一个布条折叠成四指宽,在上臂的上1/3处环形缠绕,再用另一个细布条交叉绑在宽布条上方,打上活结。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如何用止血带止血

  在活结处插入木棍旋转收紧至出血停止,记录时间,每40~50分钟放松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放松的时候,要用另一只手指压住肱动脉,防止再次出血。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如何用止血带止血

  (二)包扎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讲解包扎的的注意事项

  1.清创消毒:

  包扎前,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冲走泥沙,降低感染风险;用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消毒,范围超出伤口边缘2cm。

  2.包扎技巧:

  如果是前臂出血,找一块纱布或干净的布覆盖伤口,从远端向近端环形包扎,即从手或脚往上包,不能反向包,反向可能导致淤血加重。先环形包扎,然后螺旋向上包。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前臂出血的包扎技巧

  关节出血则使用8字包扎法:先包住关节,8字缠绕包扎,最后用胶布粘好封口。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8字包扎法

  无绷带时可用毛巾、丝巾、长筒袜等布条替代,松紧度能塞进一个手指即可。

  (三)骨折固定

  前臂骨折固定的方法:

  1.就地取材,如果是在野外,可就地寻找固定物品,取两根长度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的树枝。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2.软垫缓冲,将树枝等固定物分别置于前臂内外侧,用衣物、毛巾垫在固定物与皮肤之间,避免压迫损伤。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3.固定,用纱布或布条缠绕固定,注意不能太紧。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演示前臂骨折固定的方法

  此外,医生还建议可以在家中配备一个医疗应急包,包含纱布、绷带、碘伏、创可贴、三角巾、剪刀等。

科普慕课|野外受伤别慌!掌握这些创伤急救方法让你化险为夷

  医生展示医疗应急包

  【专家简介】

  刘颖,北京积水潭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保振,北京积水潭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

 

  制作:林佳欣、谭露(实习)、王一帆(实习)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急救必知法则“救”在身边(http://h5.live.gmw.cn/cloud/h5/1747360195179137)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