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模糊成像”到“精准追踪”:自适应光学技术破解脊髓手术心跳干扰难题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从“模糊成像”到“精准追踪”:自适应光学技术破解脊髓手术心跳干扰难题

来源:光明网2025-05-22 13:43

  光明网讯(记者张梦凡)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肩负着协调运动、感觉与自主反应等功能的重任。然而,脊髓肿瘤的出现,犹如一颗 “不定时炸弹”,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损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手术,作为应对脊髓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却因脊髓所处空间狭小、功能高度密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全力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精准无误地切除肿瘤,始终是神经外科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当下现有的术中影像技术,如 MRI、CT、超声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手术提供了助力,但在分辨率、实时性以及功能成像能力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中心主任王贵怀教授团队,携手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平课题组,历经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术中快速自适应焦点追踪机器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FACT-ROCT)。

从“模糊成像”到“精准追踪”:自适应光学技术破解脊髓手术心跳干扰难题 

  图 1. FACT-ROCT系统在脊髓肿瘤术中的成像示意图及应用。A) FACT-ROCT系统示意图,插图显示MRI扫描中的脊髓肿瘤及感兴趣区域。B) 术中使用FACT-ROCT系统的照片。C) FACT-ROCT系统的大规模自动扫描机制示意图。RC: 反射准直器; ETL: 电调焦镜头。D) 快速横截面扫描及运动校正过程示意图。E)脊髓肿瘤的OCTA图像,颜色表示不同深度。F) 快速自适应聚焦追踪方法示意图。G) FACT-ROCT在适应弯曲及倾斜表面和轴向移动方面的能力示意图。

  这一系统巧妙融合了光学相干层析(OCT)、机器人智能控制与自适应聚焦技术,堪称医学与科技结合的典范,首次在人体脊髓肿瘤手术中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实时成像。FACT - ROCT的“本领”十分强大,它不仅能够精准识别神经根、束和灰质等脊髓的关键结构,还具备术中原位微血管成像的能力,为肿瘤分级判断以及减少术中出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支持。

  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基于光学相干原理,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三维快速层析成像,目前已经在眼科、心血管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OCT在神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OCT在脊髓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在术中进行OCT成像,需要更为广泛的成像范围,以便能够覆盖整个肿瘤区域。而且,为了达成多功能的体内OCT成像,成像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克服由心跳等活体组织运动所引发的伪影干扰。

  有鉴于此,合作团队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基于OCT图像深度信息的闭路反馈自适应变焦系统。该系统如同拥有“智慧大脑”,能够依据前一个位置的信息,自适应地驱动下一个位置进行快速变焦,焦点追踪速度达到了10ms量级,出色地解决了术中人体心跳抖动这一棘手问题。

  除此之外,基于目标驱动的机械臂自动扫描、交叉运动补偿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该系统得以稳定地实现高速大范围的OCT结构和微血管成像。在开展了大量动物胶质瘤实验后,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又因其具备非接触、快速成像的优势,顺利迈入临床试验阶段,截至目前,历经了近两年多的临床探索实践。

从“模糊成像”到“精准追踪”:自适应光学技术破解脊髓手术心跳干扰难题

  图2. FACT-ROCT脊髓肿瘤不同分级及正常组织的血管成像结果。A)正常小脑半球OCTA图像显示显著的引流静脉和较小血管分布。B)正常胸段脊髓OCTA图像展示沿长轴排列的有序血管网络。C、D)WHO I级与II级脊髓胶质瘤OCTA图像显示血管分布较规则、密度中等。E、F)WHO III级脊髓胶质瘤OCTA图像显示血管密度增高、异质性增强,提示血管新生活跃。G)WHO IV级脊髓胶质瘤OCTA图像显示高度致密且异质性显著的血管网络,伴随广泛微血管增生及不规则血管分布。H)低级别胶质瘤(I、II级)放大图揭示血管排列规则、密度中等、异质性较低。I)高级别胶质瘤(III、IV级)放大图显示血管致密、不规则且异质性显著。J–L)量化分析显示高低级别胶质瘤在血管曲度、轨迹变异性及节点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团队运用FACT-ROCT,对22例脊髓肿瘤患者进行了术中成像,首次向世人展示了OCT在脊髓肿瘤手术中的巨大应用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借助光学衰减系数标准差这一实时物理生物标志物,该系统能够以90.2%的准确率,实时区分不同级别的脊髓胶质瘤。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详尽的血管成像,清晰地揭示出不同级别脊髓胶质瘤在微血管结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一成果,对于医生在手术中更准确地判断肿瘤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FACT- ROCT作为一种无接触、无标记、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的先进技术,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脊髓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更为该领域的临床应用开拓了全新的方向。它有望在未来成为神经外科术中导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精准治疗以及术后功能恢复评估等方面,发挥出愈发关键的作用。

  文章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3566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