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慕课|从实验室“小工具”到 农业“大应用”,这项技术如何破解作物改良难题?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慕课 > 正文

科普慕课|从实验室“小工具”到 农业“大应用”,这项技术如何破解作物改良难题?

来源:光明网2025-04-14 10:20

  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中,植物来源的基因如何适应微生物微环境是一个关键问题。云南师范大学研究员尚轶团队,历经十年,开发了一款名为REvoDesign的植物酶基因改造工具,结合理性设计、进化计算等,实现了对植物酶基因的高效改造。

  尚轶介绍,REvoDesign源于解决植物来源基因在微生物底盘中适应性的挑战——传统代谢工程中,植物酶、调控酶及转运蛋白在微生物微环境中常面临上位效应、稳定性与活性平衡等难题,而工业级蛋白设计工具(如RoseTTa、AlphaFold)依赖高通量数据和专业操作,难以满足实验室级需求。REvoDesign创新性整合“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通过挖掘组学大数据中的进化信息(保守性、共进化性),聚焦蛋白表面及活性中心,实现可视化、低实验通量的精准酶改造,有效规避传统工具的局限。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科研团队以β-胡萝卜素合成为例,通过REvoDesign设计了50个突变体,筛选出突破底物抑制的关键酶突变体,结合酵母底盘优化,构建出工业级高产菌株。

  在农业育种应用中,REvoDesign也展现出跨作物改良的潜力:针对马铃薯主粮化面临的蛋白含量低、面团结构松散问题,科研团队通过共进化分析在储藏蛋白表面引入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增强蛋白聚合能力,显著提升面粉粘度;针对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育种瓶颈,通过对关键基因进行改造,有望突破马铃薯自交/杂交不亲和障碍;在病原菌研究中,通过三维结构比对,发现青枯病菌效应蛋白的保守结构(β-折叠、α-螺旋等),揭示其通过结合RNA抑制植物抗病基因表达的新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靶点。

  尚轶表示,REvoDesign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单一技术路径,将自然进化的“经验”与计算设计结合,既适用于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酶工程优化,也可拓展至作物蛋白改造、病原菌功能解析等育种场景,为实验室级精准分子设计提供了高效工具。随着人工智能与海量组学数据的深度融合,该工具有望进一步挖掘进化线索,加速蛋白功能解析与作物改良,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的转化。

科普慕课|从实验室“小工具”到 农业“大应用”,这项技术如何破解作物改良难题?

  【思维要点

  研究背景与初衷

  过去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植物化合物合成调控,但在将植物来源的基因应用于微生物如酵母中进行高附加值化合物合成时,面临植物来源基因如何适应微生物微环境的问题,这促使研究团队开展酶改造、设计工作。

  蛋白设计领域现状及问题

  目前主要有理性设计、定向进化等技术。现有工业级蛋白设计工具(如RoseTTa、AlphaFold)虽然好用,但存在操作要求高、需要大量数据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验室级需求。

  REvoDesign工具及特点

  鉴于上述挑战,团队开发了REvoDesign工具,融合了理性设计和进化理念,聚焦蛋白表面和活性中心,解决稳定性与活性的平衡问题;设计实验少,适合实验室级别使用;具备可视化、整合多种蛋白设计功能等优势。

  应用案例

  1.在合成生物学方面,以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改造酶来克服底物抑制问题,并提高目标产物产量。

  2.在马铃薯研究中,尝试通过对储存蛋白进行改造,改善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的特性。

  3.介绍了在二倍体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对关键基因进行研究,利用REvoDesign优化其功能以打破自交不亲和性。

  4.对病原菌效应子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与宿主植物互作的新机制,并发现了新的抗病基因。

  未来展望

  强调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功能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结合自然界的进化实验数据与现代计算技术,可以加速科学研究进程。

科普慕课|从实验室“小工具”到 农业“大应用”,这项技术如何破解作物改良难题?

  【专家简介

  尚轶,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2018-2020)和特聘教授(2022-2026)、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2022)。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次生代谢、合成生物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十届云南省青年科技奖、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制作:肖春芳 张智豪(实习)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 加沙:返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