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来源:光明网2025-02-19 14:56

  你外出旅游随身携带的充电宝,或许将在未来几十年成为博物馆展品——这不是科幻预言,而是中国科学家最新科研成果带给我们的未来图景。

  2月18日,一项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的最新突破引发关注,科学家发现了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什么是“超导”?

  超导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类似于电力高速公路上的“零能耗跑车”,电流通过时不会产生能量损耗,被广泛认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前景。

【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超导现象的两个特性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汞在4.2K(-269℃)时电阻消失,人类首次窥见超导世界。但此后的114年里,科学家们始终被“麦克米兰极限”禁锢——传统理论预言超导临界温度无法突破40K(-233℃)。寻找在常压下突破40开尔文(K)“麦克米兰极限”的更高温度的超导材料,成为国际科学界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超导”研究的“三座大山”

  理解了超导是什么,我们就不难发现,自1911年昂内斯发现汞的超导现象以来,科学家始终被三大难题困扰:

  一是极寒牢笼:传统超导材料需在-269℃(液氦温区)才能工作,维持低温消耗的能量远超传输电能;

  二是高压枷锁:近年发现的富氢化合物虽能在-23℃实现超导,但需要267万倍大气压的极端条件,相当于马里亚纳海沟压力的130倍;

  三是机理迷雾:此前,铜基和铁基两类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被称为高温超导体,但高温超导机理复杂如同“量子迷宫”,科学家探索近40年仍未破解。

  近年来,镍基超导材料“异军突起”。2019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镍基薄膜中观测到超导电性,但其超导温度较低。2023年,我国科学家在超过十万个大气压的高压环境下,实现了镍基材料的液氮温区超导,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影响。

  所以,到这里可以发现,如何摆脱高压限制、实现常压高温超导,正是全球科学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镍基超导竞争中的“中国方案”

【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薛其坤与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室

  正是瞄准上述目标,薛其坤与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陈卓昱率领研究团队,经过3年持续攻关,取得新突破。

  新突破的第一个关键词正是“常压”:首次在常压条件下实现镍氧化物超导起始温度突破40开尔文(K)(约零下233℃),且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的双重特征。此前镍基超导需依赖极端高压(如十万大气压)才能实现液氮温区超导,而常压突破极大降低了实际应用门槛。这也使得镍基材料由此成为继铜基(1986年)、铁基(2008年)之后,第三类突破40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体系。

【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再来说本次成果的第二个关键词——“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媒体用在纳米尺度上“搭原子积木”来比喻,简单理解,就是在极端强氧化条件下,像搭积木一样逐层堆叠原子。科研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设备,在氧化能力比传统方法强上万倍的环境中,精确控制镍、氧等原子的排列,构建出仅几纳米厚(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的超薄材料层。

  在传统材料制备中,氧化物常因氧化不足导致结构缺陷。而新技术通过超强氧化环境,稳定了材料中原本需要高压才能存在的原子结构(如镍的高价态),解决了氧化物“缺氧”问题。这就像用“原子铆钉”固定住原本松散的原子排列,让材料在常压下也能稳定存在。

  这是氧化物薄膜外延生长技术的一次重大跨越,不仅为包括宽禁带半导体等各类氧化物的缺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极大地拓展了高温超导等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人工设计与制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镍基超导研究作为当前国际科学界的前沿热点,全球竞争异常激烈。与美国斯坦福团队同期独立实现常压镍基超导的同时,中国团队全部采用国产仪器,且制备的薄膜晶体质量更高,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更优平台。

  “超导” 和我们的生活有啥关系?

  自人类发现超导现象以来,这一领域已经产生了5个相关的诺贝尔奖。正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会仟所说,从事超导研究的科学家们,都怀有一个终极的梦想,那就是寻找到可实用化的室温超导材料。

  所以,如果有朝一日,常压室温超导能实现,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方式。

【顶刊论文解读】超导研究获新突破,中国科学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

超导应用领域(图片源自网络)

  在电力传输和储存方面,超导材料可使电力传输介质接近于零电阻,电能传输损耗趋近于零。在我国,据悉每年电力传输上的损失就高达上千亿度,若换成超导材料,节省的电能相当于新建数十个大型发电厂。

  在交通领域,我们现在坐高铁,北京到上海最快的速度是350千米每小时,高铁试验的速度能达到450千米每小时。用上超导技术,可大幅降低磁悬浮技术成本,高速列车(如时速600公里以上)可能成为主流交通工具,甚至跨城市通勤成为常态。

  此外,医疗设备和科学研究也将得到显著提升。超导材料可以改进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加速治疗和诊断的发展,推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进步。

  畅想一下,如果超导技术全面普及,你最想改造生活中的哪个场景?

  【科视评

  超导发现涉及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新型有组织科研模式下,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清华大学打破了传统科研各自为战的局限,通过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温超导前沿领域的原创竞争能力。

  记者:宋雅娟

  资料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华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普中国等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东粮仓”春耕春管正当时

  • 吕梁山上的“面塑盛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