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科普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激发兴农报国热情,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农学会、光明网联合推出“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栏目,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夯实农业强国建设根基。本期节目将为您介绍“蜜蜂+无人机”高效授粉关键技术在提高油茶产量方面取得的进展。
近年来,发展油茶产业被纳入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截至2023年,海南省油茶种植面积超20万亩。然而,近年的测产数据表明,海南现有油茶林存在严重的“千花一果”现象。如何提高挂果比例进而增产增收?记者跟随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来到海南省澄迈县西达农场油茶种植区,一探究竟。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副所长郑道君介绍:“不同植物具有各自独特的开花结果习性。油茶作为一种严格的自交不亲和物种,其花朵无法自我授粉结果。同时,不同品种间的亲和力存在差异,亲和力强的坐果率佳,弱者则坐果率低下。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油茶的坐果率往往偏低,从而导致了‘千花一果’的产业难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蜜蜂+无人机”高效授粉关键技术成为解决产业难题的“法宝”。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慧鹏介绍,对品种搭配不合理的林分,通过蜜蜂异地采粉+无人机液体喷粉技术共同授粉。针对品种搭配合理的林分,则采用引蜂授粉技术辅以无人机液体喷粉技术。
杨慧鹏说:“我们利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施授粉作业。首先,通过蜜蜂制备蜂花粉;然后,将蜂花粉溶解于特定溶液中;接着,将溶液加入无人机药箱;最后,无人机起飞,其下方的雾化喷头将溶液雾化并均匀喷洒,从而实现授粉目的。此方法有效解决了授粉品种搭配不当及连续阴雨对蜜蜂授粉的干扰问题。”
当蜜蜂遇上无人机,在科技与自然的巧妙融合中,有效解决了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搭配不合理、花期不遇等问题,实现了现有油茶低产林的快速增产。实验数据显示,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早期坐果率显著提高,约为对照区的2-5倍。杨慧鹏告诉记者,今年5月的挂果量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区挂果量同样为对照区的3倍以上,这一数据持续至10月的产量测定时仍保持不变。尽管9月实验区受到台风摩羯的影响,但其产量仍为对照区的3倍以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副所长郑道君认为,种植油茶具有多种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缓解我国对食用油进口的依赖,是战略性的产业选择。其次,油茶主要种植于山区坡地,不占用耕地资源。此外,当前我国多地正在积极发展特色油茶产业,这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监制
宋乐永 战钊
策划
宋雅娟 焦子原
记者
焦子原
编导
焦子原
制作
焦子原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鸣谢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