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老师,在合肥参观了人造小太阳后,我很想知道,若是没了太阳,地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定会毁灭吗?”
“老师,宇宙里真的有外星人吗?小说《三体》中说,未来外星人可以和地球沟通,您觉得这真的可以实现吗?”
“科技和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是否会超越甚至是代替人类,从而给我们人类带来危难呢?如果是该如何应对?”
10月26日,“追星就追科学家——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专场公益科普活动,在合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讲,青年科学家和现场的学生进行了一场“脑洞大开”的对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梁琰,以《为什么要探索微观世界》为题,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个肉眼无法触及,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奇妙领域。
“大家猜猜,这些图是什么?”随着梁琰不断点击鼠标,一幅幅不乏意蕴的图画呈现于观众面前,让大家吃惊的是,它的“真身”可能是一只虫子、一粒百合花花粉、一张创可贴……“这就是微观世界!”梁琰解释,微观世界虽隐匿于视线之外,但它却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另一块重要基石,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次金属置换反应,梁琰从显微镜里看到了令他震撼的一幕,从此便醉心于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在梁琰看来,探索微观世界不仅源于人类无尽的好奇心,更是揭示生命奥秘、创造新材料以及推动科技飞跃的重要途径,他鼓励现场的孩子们也能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探索,“只要保持好奇心,不停探索、不停发现,终究能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从小听着这句话长大的我们都知道时间很重要,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水滴石穿、瓜熟蒂落、绳锯木断,还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进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张帆从物理学角度,以《时间的故事》为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间科普”。
“在这个充满奥秘与奇迹的宇宙中,时间不仅仅是钟表上嘀嗒作响的秒针,它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石之一,深深植根于物理学的核心。”张帆的寥寥数语,勾起了现场孩子“探索时间”的兴趣,他们想知道时间是怎么被“发现”的。
“牛顿认为,世界存在一个数学概念上的‘绝对时间’,它和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反应。而爱因斯坦提出了时间相对论,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再是独立的,而是与空间相互纠缠的……”张帆带领孩子们“走入”时间。
为什么要研究时间?在张帆看来,只有真正“认识”时间、“理解”时间,才能学会感受时间的流转和节奏,意识到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鼓励现场的孩子们珍惜时间,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刚才很多同学都说长大想做科学家,我很高兴听到你们有这么远大的志向,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学着和时间做朋友,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
活动结束时,梁琰、张帆为同学们送上了《“未来”科学家 :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20-2022)》系列丛书,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追星就追科学家”旨在通过学子们和“全球最顶尖的大脑”对话,掀起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风潮。科学家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种子,将在未来生根发芽,照亮他们光明的科学探索之路。(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