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4-04-11 10:11

  提到螃蟹,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一对大钳子,圆而扁平的背甲,外加对称的蟹腿,这就是我们眼中螃蟹的模样。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一 图源Pakhnyushchyy

  虽说眼见为实,但对于螃蟹而言,它们之中其实存在着不少“内鬼”,因为有那么一群甲壳类动物偷偷模仿了“螃蟹”的外形,以此混入了“真螃蟹”的队伍中,所以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或者常吃的螃蟹很多都是“假螃蟹”。

  例如广为人知的帝王蟹、椰子蟹,它们其实都在装“蟹”!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二 阿拉斯加帝王蟹 图源网络

  真蟹和【假蟹】

  从外形上来看,“假蟹”能够达到如此逼真的模仿,要说它和“真蟹”没有一点关系,那肯定没人信。

  实际上,不管是“假蟹”还是“真蟹”,它们都属于十足目动物这个大家族的一员,所谓的“十足”,指的就是五对行走足,咱们来看看螃蟹就能快速理解,一对蟹钳加上四对蟹腿,正好五对。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三 数数蟹腿 图源Bhny

  看到这里,有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意识到,还有一类动物也有五对足。没错,就是虾类,大家常见的虾、小龙虾、龙虾等也属于十足目动物。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四 图源BartBraun

  至于虾与蟹之间的关系,就没有鸡蛋和鸡那么哲学了,因为根据目前的化石研究,已知最早的十足目动物正是龙虾类十足目动物,生活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

  过了大约一亿年后,十足目中的一个分支分化成了两个群体,包括短尾下目(Brachyura)和异尾下目(Anomura)。

  之后的岁月里,这两个原本属于龙虾的群体在做螃蟹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它们逐渐将长长的虾尾一点点缩短,隐藏到腹部之下,就像人类一步步将尾巴舍弃掉。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五 图源joaana

  与此同时,它们的体形也开始横向发展,从圆滚滚的身形慢慢变得又圆又扁,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螃蟹模样,而这一过程则被生物学家们称为“蟹化”,也叫做短尾化。

  其中,短尾下目做螃蟹很专一,它们完完全全放弃了虾尾,并将尾部压平塞到腹部之下,直至全身都被甲壳覆盖,在生物学上属于标准的螃蟹外形,也被称为真蟹。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六 图源:fiddlercrab

  而异尾下目的某些螃蟹,其实还能看到虾尾的存在,比如寄居蟹,如果把它从房子里弄出来,可以明显地看到一段尾部,因此尽管它也叫蟹,甚至长得和螃蟹很像,但它们螺旋状的腹部和脆弱的外骨骼暴露了它不是“真正的螃蟹”。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七 仔细看,寄居蟹换家的时候,尾部还有长长的一截 图源见水印

  这也是区分“真蟹”和“假蟹”的重要特征。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它们腿的数量来快速区分。简单来说,真蟹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四对蟹腿,而假蟹只能看到三对腿。

  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假蟹是不是少了一对腿?它们还能待在十足目家族里吗?

  其实不然,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但假蟹的第四对腿还是存在的,只不过非常短,不能帮助行走,所以隐藏起来了。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八 瓷蟹,从外表看只有三对腿 图源yammo

  为什么大家都想当螃蟹?

  尽管真蟹和“假蟹”在很多年前就走上了不同的进化之路,但最终它们的形态却殊途同归,不约而同选择了以螃蟹的姿态探索世界,有点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味道了。

  而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属于趋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群体独立进化出相似的特征,这在许多动物的演化中很常见,例如我们可以在蝙蝠身上找到鸟类的痕迹,也可以在你的好朋友中看到一丝“狗”的影子(bushi)。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九 图源网络

  但有意思的是,类似螃蟹的身体结构在这群甲壳类动物中被“玩坏”了。

  据研究统计,在漫长的岁月中,“蟹化”并非一气呵成,而是至少有过五次进化,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脱蟹”,也就是说在某段时间内,有部分群体放弃了成为螃蟹,但后来又重新回到了做螃蟹的这条路上,十分奇妙。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都想当一只螃蟹呢?难道是龙虾不好吃吗?

  恰恰相反,正是由于龙虾太好吃了,特别是龙虾尾,这个部位是龙虾在水中运动的关键,因此锻炼出了许多肌肉,味道自然不差。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十 好了不说了,开始流口水了 图源网络

  但要命的是,看着就很好吃的龙虾尾却只有一层脆弱的外骨骼保护,因为对于捕食者来说,龙虾那扭动着的尾巴无异于是行走的诱惑。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好吃,有部分龙虾开始将尾部缩短甚至隐藏在腹部,圆柱形的身体也向着扁平化发展,最后变成了全身甲壳覆盖、没多少肉的螃蟹,以此换取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除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好吃之外,类似螃蟹的身体也带来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相较于龙虾的圆柱形身体,螃蟹的扁平形态可以更好地帮助它们侧向移动,灵活性大大提升。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十一 溜了溜了 图源quora

  而且,螃蟹的腿除了进化出行走功能之外,还有在沉积物下挖掘或者在水中划行的能力,从而使得螃蟹能够轻松地适应新的栖息地。

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

  图十二 图源tiktok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7000种短尾目动物,而龙虾的种类屈指可数,这也不难看出,类似螃蟹的身体构造的确有过人之处。

  到现在,“蟹化”仍然没有停下脚步,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甲壳类动物选择螃蟹化,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心路历程可能是这样的:质疑螃蟹,理解螃蟹,成为螃蟹!

  参考资料:

  Why Do Animals Keep Evolving into Crabs?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do-animals-keep-evolving-into-crabs/

  How to become a crab: Phenotypic constraints on a recurring body plan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ies.202100020

  Wikipedia—Carcinis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cinisation

  编辑:董小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