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2024-03-29 11:16

  鸡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蛋白质来源,价格实惠,既营养又美味,可以蒸、炒、煮、炸,是当之无愧的“百搭”食材。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图源:北京青年报

  然而,在购买鸡蛋时,你是否注意过鸡蛋的表面并不总是那么干净,有时会粘着鸡毛,有时还有一些灰白相间的污渍——鸡粪。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鸡蛋的表面,确实有点脏

  想要知道鸡蛋表面为何会沾上污物,首先要了解母鸡的生理结构。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母鸡生蛋和排便都是通过同一个部位,叫做“泄殖腔”。这就意味着,在生蛋的过程中,鸡蛋表面很可能会接触到母鸡体内的粪便和其他污物,让蛋壳表面看上去脏脏的。

  为了保证质量,大多数蛋厂会进行初步筛选,将表面较为脏污的鸡蛋剔除并丢弃,只保留相对干净的鸡蛋。

  部分蛋厂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清洁措施,为鸡蛋进行全方位的“清洁护理”:首先使用温水给鸡蛋做“SPA”,进行温和清洁,随后吹干并使用紫外线照射,为鸡蛋进行深层清洁和消毒。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在完成这些清洁步骤后,蛋厂会在鸡蛋表面涂抹一层特殊的“身体乳”。这层“身体乳”实际上是一层保鲜膜,它代替了被清洗掉的天然保护层,有效阻挡外界微生物通过气孔侵入鸡蛋内部,从而延长鸡蛋的保鲜期。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清洁步骤可以让鸡蛋表面看起来更加干净,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鸡蛋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或病毒。

  蛋壳表面干净,就没问题了吗?

  在生产、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鸡蛋还容易沾染上各类致病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沙门氏菌。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对于那些外表干净、表面污染相对较轻的鸡蛋,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渐侵染其内部。具体来说,在25℃的环境下,沙门氏菌通常需要3天的时间才能穿透蛋壳和壳膜,进而侵染蛋的内容物。

  然而,对于那些表面污染较重的鸡蛋,微生物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繁殖并侵入鸡蛋的内部。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监测的数据,沙门氏菌在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占据了非常高的比例,大约在60%至80%之间。

  感染沙门氏菌后,会有6至24小时无明显症状的潜伏期,而一旦症状出现,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胃肠炎,具体症状可能包括血便、呕吐和发烧。

  值得注意的是,约有5%的感染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侵袭性症状,例如菌血症和脑膜炎。因此,对于沙门氏菌感染,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治疗。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更为致命的李斯特菌,都可能出现在鸡蛋上。

  那么,怎样才能干干净净吃鸡蛋?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感染细菌的风险呢?这里有一份鸡蛋保存与烹饪的卫生指南提供给你~

  1.保存前的清洁与烹饪前的准备

  在将鸡蛋放入冰箱保存之前,不建议进行清洗。清洗会破坏蛋壳表面的天然薄膜,这层薄膜有助于防止外界细菌侵入。而且,清洗时,水流反而可能会通过蛋壳上的微小气孔进入蛋内,为致病菌提供入口。

  但在烹饪前,确保鸡蛋表面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将鸡蛋放在流动的清水下冲洗20秒以上,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2.冰箱内的存放技巧

  当把鸡蛋放入冰箱时,建议与其他食物分开存放,特别是要远离那些直接入口的食品,这样可以避免鸡蛋可能携带的细菌污染其他食物。

  同时,推荐将鸡蛋的大头朝上放置。因为鸡蛋为未孵化小鸡呼吸而准备的气室在大头一端,而且正因如此,大头的气孔数量也较多,所以大头朝上可以充分利用气室的隔离特性,对于防范微生物污染更加有效,另外这种放置方式不会牵扯到蛋黄移动,从而减少蛋黄粘连到蛋壳上的情况。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3.处理受损鸡蛋

  沙门氏菌常常附着在蛋壳上。如果鸡蛋出现裂缝或已经打碎,那么蛋液很可能会受到这种细菌的污染。出于安全考虑,受损的鸡蛋应及时丢弃,避免食用。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4.烹饪至熟透

  沙门氏菌对高温敏感,但在低温环境下却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甚至在冰箱中能够存活3~4个月之久。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无论是煮、炒还是其他烹饪方式,都应确保鸡蛋达到足够高的温度以杀灭沙门氏菌。在100℃的环境下,沙门氏菌会立即死亡;而在70℃下煮5分钟、65℃下煮15—20分钟或60℃下煮1小时,也都可以有效杀灭这种细菌。

鸡蛋上有一样东西很脏,不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忧虑。只要采取正确的保存和烹饪方法,感染细菌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让我们在品尝鸡蛋美味口感的同时,也保持科学的态度,合理食用,尽情享用吧!

  策划:李欣哲

  审核专家:姜韬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 贵州剑黎高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