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2024-03-28 11:28

  化身游侠,行走江湖;变身勇士,征战沙场……玩电子游戏时,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跳跃都让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

  不过,有关游戏对健康影响的讨论一直都存在。家长们一直以来最关注的,就是电子屏幕对孩子视觉的损害。实际上,游戏的风险,可能不仅仅针对视力!

  电子游戏可能正在偷走听力

  《BMJ Public Health》期刊最近发布了一篇研究综述,认为全球的电子游戏玩家们可能都有永久听力受损或者耳鸣的风险。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研究人员对涉及5万名被试者的14项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电子游戏里的声音往往都很大,有的甚至超过了安全的标准。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这篇综述中,有两项研究明确指出,小学生频繁使用游戏中心的行为,与他们严重耳鸣和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存在明显相关性。

  研究人员在总结时表示:“尽管本次综述所依据的数据相对有限,但这些数据仍清晰地表明,部分游戏玩家,特别是那些长时间、高频次玩游戏的玩家,在声级接近或超过相关研究中报告的平均数值时,极可能超过声音暴露的安全限制,这就相当于在进行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的听声行为,进而使他们面临罹患永久性听力损失或耳鸣等风险。”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为何打游戏会造成听力损伤?

  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研究了人们可以接受的噪音强度和听这个噪音的时间。他们把这个叫做“交换率”。比如说,如果交换率是3分贝,那就意味着每增加3分贝的噪音,我们能听这个噪音的时间就要少一半。

  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每周能听75分贝的噪音40小时,那他们每周可以听83分贝的噪音大约6.5小时,以此类推,98分贝的噪音只能听12分钟。因此,为了保护听力,孩子们是不能长期听高分贝噪音的。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而在打游戏时,为了听清最细微的音效,玩家往往会将游戏音量调至较大,以便更好地捕捉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且因为佩戴耳机能够让声音环绕立体式播放,提升体验感,玩家们往往会戴上耳机玩游戏。

  再加上游戏一旦开始,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便让人欲罢不能,往往要酣畅淋漓地玩上数小时,才能心满意足地结束。

  此时,这些长时间、高分贝的噪音,很容易造成玩家的听力损伤。特别是那些射击、赛车等动作类游戏,它们的音效往往更加震撼,对人们的听力挑战也更大。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听力损伤不仅会导致听力和平衡感的障碍,还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

  听力受损的人们往往面临信息获取上的限制,使他们难以顺畅地融入社会并进行有效的交流,情感上易感到压抑,认知能力逐渐衰退,生活的幸福感也随之降低。

  如何守护听力?

  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时,保护听力同样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处于高分贝的游戏音效中,都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图源:中国日报

  在打游戏时保护听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首先,注意控制音量。过高的音量不仅可能损害听力,还可能引起不适。我们应该将游戏音量调节到适中水平,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避免耳朵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音中。

  2. 其次,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耳机直接贴近耳朵,长时间佩戴会增加听力受损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游戏间隙适当休息耳朵,或者选择使用音箱等外部放音设备,以减少对耳朵的压力。

  3. 此外,选择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外界噪音往往会影响游戏体验,而降噪耳机能够有效减少这些噪音,使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游戏。同时,它也能降低游戏音效的音量需求,从而保护我们的听力。

  4. 最后,定期休息耳朵。在长时间游戏后,我们可以给耳朵一些放松的时间,以缓解耳朵的疲劳感,连续佩戴耳机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听力健康,需要严格控制他们接触高强度噪音的时间和频率。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孩子们对噪音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自觉远离噪音污染,从而有效预防听力损伤的发生。

打游戏会致聋?“声”陷电子游戏,你的听力还好吗

  总之,电子游戏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刺激,但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听力。毕竟,健康的听力是我们享受生活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下次玩游戏的时候,不妨多关心一下我们的耳朵,让它们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护吧!

  策划:李欣哲

  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 贵州剑黎高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