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水稻如何练就“避水术”?正经干饭人告诉你南北大米口感差异的真正原因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水稻如何练就“避水术”?正经干饭人告诉你南北大米口感差异的真正原因

来源:光明三农2023-12-19 15:21

  生于水中的水稻该如何呼吸?

  水稻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长,是因为其根茎和叶片之间存在许多空隙,也就是气腔。这些气腔将水稻的各个部分(叶片、茎秆和根部)连接起来,使整个植株就像一根插在水里的吸管。氧气可以通过这些气腔到达水底的根部,使水稻能够在水中生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水稻不怕水淹。当洪水爆发,水面高度超过叶片时,整个植株都会被淹没在水中,水稻将无法进行呼吸。因此,在发生严重内涝时,必须及时排水,以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南方为何大面积种植水稻?

  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一直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4.5亿亩左右,变化幅度较小。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对较大,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小,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南米北面”现象。此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导致了其他地域性差异,如“南船北马”、“南茶北酒”、“南橘北枳”及“南甜北咸”等。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和气候条件较为适宜,适合水稻生长发育。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温度和湿度对水稻的生长都非常有利。

  此外,南方居民的饮食习惯也是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原因之一。南方人喜欢吃米,因而水稻种植与南方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东北大米为何如此美味?

  “一日三餐,米为粮”,大米作为主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经年累月享用大米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东北大米总是比南方大米更加美味。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东北的黑土地为大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黑土地以其深厚的土壤层而闻名,深度可达40至80厘米。这种肥沃的土壤为大米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米质更优。

  其次,东北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稻谷生长。水稻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1至25摄氏度。东北的天气状况恰巧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早晚温差较大的温度,更适宜水稻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将温差控制在21至25摄氏度的理想范围内。此外,东北的日照时间较长,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日照,这种气温条件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再者,大米的淀粉结构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东北大米和南方大米在淀粉结构上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影响大米口感的因素之一是直链淀粉的含量。当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时,做出来的米饭口感会较为粘稠;而当直链淀粉含量低时,米饭口感则会偏硬且缺乏弹性。东北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20%到25%之间,而南方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则介于15%到18%之间。因此,品尝米饭时,有些大米口感粘稠且富有弹性,而有些则口感偏硬。

  此外,由于灌浆期时间太短,早稻米的口感不如中稻和晚稻的口感。早稻的灌浆期处在南方较为炎热的阶段,这种高温环境可能导致早稻灌浆期缩短。在水稻栽培中,这种情况被称为“高温逼熟”。这意味着早稻的灌浆期短是由于高温的影响。在高温下,灌浆速度加快,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在颖壳内部快速而无规则地积累,导致淀粉分子间排列较为混乱。由于灌浆速度快,影响了稻米的口感。相比之下,中晚稻的灌浆期温度相对较低,灌浆速度相对较慢。这样,淀粉分子在籽粒中有序、紧凑地排列,与东北粳(jīng)稻的灌浆相似。因此,中晚稻米的口感通常优于早稻米。

  科学顾问:唐忠(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统筹:廖丹凤 郑锋茂 王长海 张瑞杰

  策划:武玥彤

  编辑:卢敬雯(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