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流感季又来了,呼吸科大咖教你怎么防、怎么治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流感季又来了,呼吸科大咖教你怎么防、怎么治

来源:新华网2023-12-19 09:00

  近期,频频登上热搜的支原体感染“热度”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来势汹汹的流感。根据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已经进入流感季,目前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也有乙型流感流行。

  针对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形势,新华网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顾问申昆玲教授,请她详解流感的危害,重点提示大众如何科学防护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顾问申昆玲教授

  流感绝非普通感冒,传染性更强危害更大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20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根据2019年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

  申昆玲介绍,人体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道入侵人体,导致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都可感染呼吸道。其中,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病毒的种类繁多,有200多种已知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引发的症状极为相似,包括发热、鼻子症状、喉咙症状、气管症状和肺部症状。

  流感病毒进入呼吸道后,会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并继续排出传染性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随之出现发热、头疼、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流感完全不同于普通感冒。”申昆玲强调,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特别强,会出现全家、全班感染的现象,而普通感冒很少全员中招。两者所导致的病毒也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冬春季节流行,症状重,会导致高热、浑身酸痛;而感冒是鼻病毒导致的,没有明显季节性,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临床表现。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分点,就是看是否出现异常乏力。”申昆玲解释道,流感会出现肌肉酸痛、浑身无力的全身性症状,而普通感冒几乎不会有如此严重的感受。

  此外,治疗流感有抗病毒的“特效药”,预防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而普通感冒既没有特效药也没有可预防的疫苗。

  “一老一小”和基础病人群,需尤其关注流感重症

  申昆玲表示,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从年龄来看,儿童的免疫力不完善,老年人出现免疫退化,都是感染流感后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流感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流感,不仅会出现呼吸道疾病,还会加重基础病,给身体造成更多损伤。”申昆玲说。

  对于儿童来说,年龄越小,脏器功能越不完善,抵抗力越差,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申昆玲表示,婴幼儿感染流感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不一样,比如新生儿,会出现呼吸暂停,婴幼儿会出现喘息、毛细支气管炎。这些症状成年人不会出现。

  儿童流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流感病毒侵犯上呼吸道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侵犯下呼吸道时可引起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另外,还可能引发脑炎,或者脑病,,也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

  此外,儿童病后不会描述,比如针对“异常乏力”,儿童不会表达,只能是看表现,如没精神、皱眉头、烦躁、哭闹,这都提示孩子不舒服,都需要家长去密切关注。必要时可配备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

  对抗流感有“特效药”,须尽早使用

  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流感有“特效药”——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主要有两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分别是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阻止病毒释放;玛巴洛沙韦是RNA聚合酶抑制剂,作用于病毒RNA复制阶段,令病毒失去自我复制能力,起作用环节更靠前,理论上控制住病毒用时也更短,并且全病程只需要服用一次,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甲、乙流患者均可使用。

  “病毒感染是个渐进的过程,假如病毒先突破的是鼻黏膜,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阻止病毒蔓延,病毒就会被清除,不会再导致更严重的症状。”申昆玲提醒,这两种抗流感病毒药物有“黄金时间”,最好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服用。

  “48小时是最佳治疗时间,即使超过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也能受益。不管流感症状出现几天了,如果病情还没有好转,都应该从怀疑或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申昆玲说。

  申昆玲建议,在流感流行季,如果身边有人确诊了流感,自己出现了流感症状,可以网上购买试剂盒自行检测病毒,如果确认感染阳性,根据药物的可获得性及时用药。

  掌握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防范于日常生活

  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该如何预防呢?

  申昆玲表示,首先必须让大众充分认识到,包括流感、新冠、支原体在内的呼吸道病毒感染都是具有传染性的,只是传播速度有所不同。那么,面对传染性疾病,就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这三个环节入手。

  针对传染源,要及时检测、及时治疗,采取隔离性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要注重非药物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卫生、咳嗽礼仪、勤通风等。

  “儿童身高矮,会接触到更多下沉的病原体,所以更应该戴好口罩。”申昆玲尤其强调了儿童戴口罩的必要性。

  此外,要注意多喝水,呼吸道黏膜是娇嫩的“薄膜”,水分有助于保护黏膜的完整性,能更好地发挥屏障作用。

  针对易感人群,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申昆玲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病毒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每年都重新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普遍易感,所有人都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申昆玲介绍,国家推荐几类重点人群优先接种,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月龄—5岁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守人员,重点场所人群。

  “国家对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监测也非常重要。国家会发布相关疾病的流行情况的预警信息和防治知识,大家要及时关注学习,采取相应措施。”申昆玲说。

  学习权威科普知识,轻症可居家护理

  申昆玲表示,每年秋冬都是多种病原体肆虐、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由于过去几年,大家采取了严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致使人群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减少,缺乏相应的抗体,显得今年呼吸道疾病尤为严重。

  在多种呼吸道疾病共存的秋冬季,往往出现儿科“爆满”的状态,也增加了就诊患儿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申昆玲建议,家长一定要学习健康知识,对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要有判断能力,如果患儿症状轻,精神状态好,可采取居家护理。可买试纸自测,如果是流感阳性,马上使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网上问诊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避免等待和交叉感染。

  “是居家,还是去医院,一定要看孩子的基础问题。如果是小月龄婴儿、早产儿或有其他基础病的孩子,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如果是既往健康儿童,症状轻微的,可以居家护理。”申昆玲说,家长一定要不断学习,如流感、发热的处理,家庭用药指导等,要注意知识来源的权威可靠,可学习《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儿童流感防治30问》《儿童发热健康教育30问》《儿童发热健康教育30问》等科普资料,用科学知识初步进行判断孩子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记者王坤朔)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理响中国】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