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港口华水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李火水,请他讲述自己“风风火火”逐梦沃野的故事。
讲述人:李火水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港口华水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打过工、做过高管、当过演员,抗过洪也救过灾,我过去的履历可以称得上“精彩”,但跟农业毫无关系。后来因为爱上家乡的天鹅,我放弃了正在上升的事业,毅然返乡创业,成为一名和泥土打交道的新农人。我喜欢在田野上挥洒自己的“奇思妙想”,把农业做得“风风火火”。
李火水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培训
返乡创业,只为“天鹅之约”
一次回乡过年的时候,我偶然发现家乡的湖里有野生天鹅的身影。看着它们优美的身姿,我觉得生活中的烦恼好像都烟消云散了。当时恰逢政府大力鼓励人才返乡创业,于是我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我想每日与这样的美景为伴,更想在农业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2013年,我回到老家富塘村,流转了400亩土地,开始种植水稻。
传统水稻种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人力,不仅耗时,而且成本很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用机器播种的方法。可机器播撒的种子分布无序,未进入垄沟的种子也不能顺利发芽。
我观察到,拖拉机在田埂上行驶时,会留下间距约1.8米宽的两排车轮印,水流自然流向车轮印凹陷处,于是我尝试让一个人开拖拉机,另一个人在后面撒种子,拖拉机驶过后,田里的水就会带着撒下的种子一起流进车轮压出的垄沟里。这种方法一天可以播种100多亩地,比人工播种的效率高出4到5倍,水稻的出芽率和产量也大大提高。
李火水在田里观察水稻长势
勇于尝试,“奇思妙想”增效益
2015年,我开始尝试稻虾共作。一天清晨巡塘时,我发现许多虾漂浮在水面上,急忙请来专家“把脉”,这才了解到塘底有淤泥堆积,必须进行消毒。
起初我打算用石灰消毒,但又买不到那么多。我想起母亲种菜时会把土灶里的柴灰撒到菜叶上灭虫,便挨家挨户地收集柴灰,混合石灰粉给虾塘消毒,最终保住了剩余的小龙虾。
几次繁育后,我发现原先6到7节长的小龙虾好像“缩水”了,这可能是种虾近亲繁殖导致的。那龙虾杂交能出良种吗?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我收集了浙江、江苏、湖北和本地的虾种混合放进池塘中,几个月过去,竟真的培育出8到9节长的虾苗,当地虾贩都惊讶于本地竟还有这样的好虾种。
李火水饲养的小龙虾
2017年,我又尝试种了一些能开白花的莲藕。有人建议说白花还是差点意思,绿叶和红花更配。为此,我四处寻觅“红花”,终于打听到广昌县的太空莲品种,就引进了过来。
6月,我的基地池塘里开出了红色的太空莲,在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看到这样的美景,第二年,周边6个乡镇的50多户农户开始跟着我一起种植太空莲,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当地也成了网红赏莲景区。
这些年,我先后尝试了稻虾共作、藕虾共作、莲虾共作、稻鱼共作等种养新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李火水在基地的荷花塘
在生产管理上,我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劳动竞赛。2020年,我在全村举办了一场“插秧大赛”,获奖者可免费在我的农场里钓鱼、钓虾或者采摘瓜果。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参加,仅用9天时间就将200亩地的插秧任务圆满完成。
十年间,我在田间地头里越干越有劲,也越来越有信心。未来,我将坚持“新农人”的质朴本色,继续“风风火火”做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讲述人:李火水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港口华水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赵慧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通讯员:施丹 林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