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岁时节日|大雪】瑞雪兆丰年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岁时节日|大雪】瑞雪兆丰年

来源:北师大民俗学公众号2023-12-07 10:30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同时也是仲冬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时入仲冬,寒气凝固,雪量见涨,雪时也见长,大地时常呈现一片白色,洁白而清净。大雪,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万物已然蛰伏,自然仅余萧瑟,积寒凛冽,凝集为雪。

  太阳运行至黄经255度时,即为大雪,属于农历十一月的节令。从公历12月7日前后开始,每五日为一候,大雪共有三候:

  大雪初五日,初候鹖鴠不鸣。鹖鴠,东汉郑玄注《礼记·坊记》时说是一种“夜鸣求旦之鸟”,晋郭璞认为这种鸟夏月毛盛、冬月裸体、昼夜鸣叫,所以又称“寒号”,这种鸟因为冬至日近,感知到了阳生气暖,所以不再鸣叫。

  大雪又五日,二候虎始交。虎,与鹖鴠一样,大寒时节也感知到了阳气,开始求偶交配,来年三四月时幼虎出生,完成生命的延续。

  大雪后五日,三候荔挺出。《礼记·月令》曰:“仲冬时节,芸始生,荔挺出”。芸,《说文解字》曰:“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清人段玉裁注:“今北方束其根以刮锅”,意思是把它的根捆绑起来作为锅刷。“荔挺出”,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时节,细微的小草感到了一丝阳气的萌动,凛寒而生。

  《逸周书·时训解》有曰:“鴠鸟犹鸣,国有讹言。虎不始交,将帅不和。荔挺不生,卿士专权。”如果寒号鸟还在啼叫,国内有妖言惑众;如果老虎不交配,将帅不和睦;如果荔草不长出来,卿士们会专权欺主。

  瑞雪兆丰年

【岁时节日|大雪】瑞雪兆丰年

  大雪期间,是北方的农闲季节,几乎只有修葺禽舍、牲畜圈墙等基本农事工作,民谚曰:“大雪纷纷是早年”,造塘修仓莫等闲“,所以此时要加紧兴修道、修仓等事务,以备将来之,而在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很重要。

  民间有很多关于雪与农作物之间关系的谚语,比如“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腊雪盖地,年岁加倍”“雪多见丰年”等等。一场大雪使得田地像盖了一床棉被一样,土里的热量被保留,可以保护越冬农作物,一旦雪融化渗透到土里,越冬的虫卵则会被冻死,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大雪不寒明年旱”,如果大雪时节不降温,来年雨水不足,有可能导致干旱;“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大雪节气下雪,预示着来年雨水充沛;“大雪不冻倒春寒”,如果大雪不冷的话,来年春天会“倒春寒”,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个时间段,人们仍然处在储备过冬食物的过程之中,如清代《西山渔唱》所记:

  盈肩青菜饱经霜,更比秋菘味更长。

  列甏家家夸旨蓄,算来都是粪渣香。

  大雪前后,家家腌菜,皆园户挑送。

  平日至人家收粪灌园,至是以菜偿之。

  大雪节气一到,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的腊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可以享受美食。腊肉是我国湖北、湖南、江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腊肉一般是指农历十二月(腊月)打猎获得的上品猎物,多用来祭祀宗庙。一般来说,我国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储存猎回的肉类十分困难,于是人们发明了腊肉,久而久之,腊肉成了人们寒冬腊月里重要的食物。“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会发现许多人家的门口、窗台都挂上了腌肉、香肠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雪时节依然是台湾渔民捕获乌鱼的好时节。“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即是指从小雪时节,乌鱼群慢慢进入台湾海峡,到了大雪时节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乌鱼群沿水温线向南洄游,汇集的乌鱼也越来越多,产量非常高。

  冒寒嬉冰雪

  寒冬时节,大雪漫天。物资被储备起来留作过冬之用,俗称“冬藏”;人们从一年的繁忙农事中解放出来,俗称“冬闲”。冬闲时分,物候为准,人们会利用此时的自然条件,按照节令行事作息,或是观雪赏景,或是冰嬉作乐,纵情于天寒地冻之中,敞怀于傲雪凌霜的气势之下。

  古人称雪为“五谷之精”,《埤雅》曰:“雪六出而成华”,“言凡草木华多五出,雪华独六出。”除却农事,雪景之美,也能激发人们此时对于自然物候的钟爱与叹然从宋代开始,赏雪作为市井生活的一种形式开始见于文献记载。《武林旧事》中描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室贵戚在赏雪的去处:“禁中赏、多御明远楼”,眼前通透的透琉璃,后苑有大小雪狮,并有雪灯、雪山,一片美景,赏心悦目。《东京梦华录》记载:“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人很喜 欢在西湖赏雪。宋代嘉泰元年(1201)居士张约斋在《赏心乐事》中为自己计划了一年四季可做的“赏心乐事”,其中十一、十二月中就有“绘幅楼前赏雪”“南湖赏雪”“瀛峦胜处赏雪”的宋代“旅行攻略”,而在古人留下的赏雪佳篇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岱的收录于《陶旋梦忆》中的《湖心亭看雪》。

  清代以后,赏雪、玩雪之风更是盛行。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便有《乾隆赏雪图》。煮雪烹茶是古代文人的极致雅事。古人认为,雪乃凝天地灵气之物,从天而降、至纯无瑕,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可使茶香更清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晚起》诗,描写煮雪烹茶的情趣,诗云: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苏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明人高濂在《扫雪烹茶玩画》一文里这样说:“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雪自天而降,没有污染,虽是至寒之物,但是能够破寒。《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也描绘过妙玉的“煮雪烹茶”: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陈年雪煮来烹茶约是可行,但实际上口感却未必上佳。梁实秋在散文《雪》中曾记述过自己尝试煮雪烹茶之事,结果“我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我再检视那剩余的雪水,好像有用矾打的必要!空气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可见,文人雅事也未见得非要实践才能凸显其传承意义。

  民谚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水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也可以到已然封冻的河面上尽情地滑冰嬉戏。

  冰嬉,也称冰戏,主要包括寒冬冰上的各种娱乐或是竞技活动,雏形当为古时冰天雪地里的交通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军事生活乃至休闲生活的主要活动,大约在元明时期初见规模,至清代则大盛。

  隋唐时期,北方的室韦人在积雪的地方狩猎时“骑木而行”。《北史》卷九十四,《列传》卷八十二中曰:

  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冬则入山居土穴,牛畜多冻死。饶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取鱼鳖。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即止。

  《新唐书·回鹘列传》记载:人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这里的木马以及行进方式很像现代的滑雪杖了。后来,北方的女真人用兽骨绑在脚下滑冰,逐渐演化成将一根直铁条嵌在鞋底上,便是最早的冰刀。

  明代,冰嬉成为宫廷体育娱乐活动。《酌中志》中记载:“阳德门外……至冬冰冻,可拖床,以木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飞。”明代宫词中也有关于冰嬉的描述:

  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

  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

  清太祖努尔哈赤还专门组织了一支善于滑冰的部队,曾完成过“天降神兵”的经典战役。族人入关之后,将冰嬉带入关内,并逐渐由一种军事训练项目发展成为举国上下都十分喜欢的娱乐活动。《日下旧闻考·宫室·西苑一》:“(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云”,太液池就是现在北京的北海公园。按照清代的规定,每年冬天都要在这里检阅八旗溜冰,时称“春耕耤以劳农,冬冰嬉而阅伍”。

【岁时节日|大雪】瑞雪兆丰年

  自乾隆皇帝将冰嬉正式定为“国俗”以后,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冰嬉更是成为万人同赏、共享升平的社会活动,《都门竹枝词》中曾描绘当时盛景:

  金鳌玉练画图开,猎猎风声卷地回。

  冻合琉璃明似镜,万人围看跑冰来。

  清代北京民间的冰嬉活动也很盛行,开展得最为广泛的应该是速度滑冰,清代满族诗人爱新觉罗·宝廷在《偶斋诗草·冰戏》中曾绘声绘色地描写过速度滑冰:

  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嬉,炼铁贯韦当行滕。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摩镜行。其疾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取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

  那时不仅有速度滑冰,还有花样滑冰,每一种花样滑冰的姿势都有一个动听的名称,比如“金鸡独立”“哪吒探海”等。清朝乾隆年间,张为邦和姚文瀚所作的《冰嬉图》即描绘了花样滑冰的表演,场面壮观。当时民间也很盛行冰球运动,雍正、乾隆年间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载:

  金海冰上作蹙鞠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欢腾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

  蹙鞠,即为蹴鞠,是将滑冰与蹴鞠相结合的竞技活动,也被称为“冰上蹴鞠”。参赛者一般分为两队,御前侍卫把一个球踢向两队中间,众人开始争抢,抢到球者再把球抛给自己的队友,抢球时可以手脚并用,既可以用手掷也可以用脚踢。清代康熙时江宁织造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曾有《冰上打球词》云:

  青靴窄窄虎牙缠,豹脊双分小队圆。

  整结一齐偷着眼,彩团飞下白云间。

  与冰上蹴鞠名字类似而玩法完全不同的是冰蹴球,大概出自清乾隆年间一种叫作“踢盖火”的游戏。“盖火”,即是古代盖在炉口用来封住火焰的铁器,在娱乐设施并不发达的时代也曾被当作玩具使用,清代《百戏竹枝词》载:

  蹋鞠场上浪荡争,一时捷足趁坚冰。铁球多似皮球踢,何不金丸逐九陵。

  蹋鞠,俗名踢球,置二铁丸,更相踏墩,以能互击为胜,无赖戏也。

  冰蹴球的玩法大概与现在的冰壶运动相似,只不过是用脚踢而不是用手投掷。在一块长方形场地上,两端为双方队伍的发球区,中间圆圈是得分区,场地两边还画有蓝色的发球限制线,发球最远不能越过对面的限制线。比赛时,双方将球发向场地圆心,同时通过撞击和阻挡的方式,来达到让本方球占领圆心的目的。2017年5月,冰蹴球被正式列为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艳(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

【岁时节日|大雪】瑞雪兆丰年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蒙山大桥进行静态荷载试验

  • 稳外贸 福建莆田鲍鱼“出海”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