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宋新丽: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宋新丽: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来源:光明三农2023-11-27 10:33

  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缺少不了女性创业者的身影。她们怀着对乡土的热爱,不惧挑战,执着坚守,以巾帼之智推动乡村振兴。

  在北京市怀柔区,有一位女性创业者,她辞去“铁饭碗”,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条,依靠蘑菇种植致富的道路,她就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位女性人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信念,为农村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她就是宋丽新,北京桃山月亮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中国农村发展的引领者。

  创业历程:从无到有,谱写农村新篇章

  宋丽新的创业历程故事,开启始于她毕业后回到家乡,走出学校后投身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决策定。

  出生于1970 年出生的宋丽新她,毕业于一所知名农业大学,主修农业科学。“小时候,家里很穷,生存条件很艰苦,”宋丽新说:“那时候,心里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努力,必须用奋斗改变一切。”毕业之后,她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农业生产建设。面对一片空白的土地,没有任何和没有任何的资源、资金,她义无反顾辞去“铁饭碗”,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专业知识,创办了农产品加工厂,销售粮食和农产品,取得了第一桶金。

  1995年,建成了面粉加工厂,实现年收入几十万元。并取得了第一桶金。

  然而,宋丽新的目标并不仅止于此。她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等于整个村庄的成功。

  2009年,她决定带着其他村民一起致富,成立了“月亮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种蘑菇,拓展创收渠道。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宋丽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没日没夜地往返于课堂、厂里、地里,学会了种植技术问题。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付出没有白费。2012年,她带领150户社员把闲置的蔬菜大棚利用起来,种植了食用菌,实现亩均增收近2万元,走出了一条依靠蘑菇种植致富的道路。她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决定带着其他村民一起致富。她带领 150 户社员种植食用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实现了亩均增收近 2 万元。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宋丽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没日没夜地往返于课堂、厂里、地里,学会了种植技术问题。

  创新引领:科技助力农村繁荣

  宋丽新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在她的创业之道路上,她也曾充满遭遇过挫折和困难。然而,她从未放弃过,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不断努力和学习。她秉持着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坚持则学习新的知识,经常参加各类培训班,并把所学到的知识传授递给村民。

  为了让更多人学到知识,她坚持拍摄视频,发送文字等科普知识,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科普知识。她说:“小时候,家里很穷,生存条件很艰苦。那时候,心里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努力,必须用奋斗改变一切。”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使她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着勇气和毅力。

  科普奉献:点亮农村科学之光

  宋丽新不仅关注自身发展的利益,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己任。

  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运用自身的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作出贡献。她的努力和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作为一位女性创业者,宋丽新不仅展现了出色的商业头脑和领导力,更展现出了对家乡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她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行为,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和感恩。

  为了让更多人获得知识,她坚持拍摄视频、撰写文字等形式的科普知识,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实用的科普知识。

  在开展科普志愿活动中,宋丽新带领的服务队用真诚、知识、和力量作为“武器”,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持续坚持做好自己所从事的科普工作。这种执着坚持和付出,不仅让村民们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激发调动了大家的学习习积极性热情。最初有些村民最初只是被动地跟着听课,但是服务队用真诚和热情感染了他们,逐渐培养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天长日久,村民已经把月亮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当作自己的家人。有位参加科普学习的老大爷说:“我都八十岁了,平时没事就住在家里晒太阳。自从参加了你们的学习之后,这心里可敞亮了,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还把现在小年轻学习的东西也学会了,也学了拍照、玩抖音。”

  村民们参与科普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高,甚至现在有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学习。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成果,正是宋丽新和她所在服务队的辛勤付出的结果。

  宋丽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创业和成功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热爱、坚持和奉献的故事。宋丽新用她的创业之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用她的科普之路,为更多人点亮一片海洋。照亮知识的海洋。

  讲述人:宋丽新 北京桃山月亮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

  审核专家:廖丹凤 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编辑:谢芸 武玥彤

  校审:侯思雨(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