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北京西郊八宝山东侧,一个占地5万平方米,像一个巨大羽毛球拍的大科学装置坐落于此,它就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方守贤,曾是这台对撞机的工程经理。1955年10月,23岁的他从复旦大学毕业,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门下,从事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及研究工作。
方守贤热爱自己的研究,和大部分从事该领域的人一样,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建造高能加速器。但他们的圆梦之旅却并非一帆风顺,在20多年里,项目计划上马,再下马,一共反复了七次。
20世纪80年代,对撞机是加速器发展的主流。按照国际发展惯例,是先建打静止靶加速器,后建对撞机。而当时,中国连打静止靶加速器都没有做过,一步建造对撞机,相当于站在月台跳上一列特快列车。如跳上了从此走在世界前列,否则将粉身碎骨。
在种种质疑声中,对撞机破土动工。经历20多年的等待,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不分昼夜地工作。1988年10月16日凌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依托对撞机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我国科研人员产出了一系列世界级科研成果。
2000年,我国决定对BEPC进行重大改造。已经70多岁的方守贤,眼睛看计算机很吃力,但仍然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他与陈和生院士提出的方案,性能比其他人高了一个量级以上。
2020年1月19日,方守贤因病逝世。但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了对撞机研究,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前进。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光明日报等。
审核专家:罗兴波(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蔡 琳 宋雅娟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