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克帅:扎根农业,只为故乡的这片桃树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刘克帅:扎根农业,只为故乡的这片桃树林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1-14 16:14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河南省新农人刘克帅,请他讲述一心投身农业,给家乡桃林带来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故事。

  讲述人:刘克帅 河南省新农人

  “为了故土,为了我的家乡,为了这片桃树林,我会一辈子扎根农业,为技术兴农产业奋斗终生。”十多年来,我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始终如一地投身“三农”事业。

  技术引进收获硕果

  我的家乡卫辉市是鲜桃种植的优产地区,气候非常适宜桃树生长。然而由于品种、技术、管理等问题,桃树产量不高、效益低下,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断降低。

  我注意到这种情况,2007年,在参加了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以下简称卫辉市)桃树种植技术宣传活动后,便萌生了利用所学专业返乡普及果树知识和技术,引领乡亲创业致富的想法。

  于是,我带着问题,多次辗转山西、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学习取经,考察市场。

  学成回到家乡后,我承包了卫辉市安都乡杨井村的50余亩条件较差的耕地,引进多个鲜桃新品种,采用桃树高效主干密植栽培新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把这里建成了卫辉市第一个高产高效桃示范基地。

  现在,这片基地引进的十余个品种已硕果累累。尽管周边桃品价格较低,但我们基地的桃子价格却始终处于高位。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桃子品种好、绿色无污染、质量显著优于市面。

  随着基地的产出逐年增加,杨井村及周边村庄群众纷纷效仿,他们也开始种植基地的桃树品种。目前,基地成员已经扩展到本市其他乡镇,桃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取得初步成功后,我开始组织广大桃农合作联社和企业成立卫辉市桃产业协会,抱团发展卫辉市桃产业。截至目前,协会吸收会员400多户,种植桃树万余亩,年创产值可达上亿元。并且进一步辐射到卫辉全市,全市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万余亩,产量近15万吨。

刘克帅:扎根农业,只为故乡的这片桃树林

刘克帅对当地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因地制宜播种希望

  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之后,我再接再厉,开始主动对接山东果树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专家人才,成立“新乡市果树研究所”。

  为了促进家乡产业的繁荣,我成立了“省级太行仙蜜星创天地”,为有需求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和职业农民提供服务,帮助创业者开创和发展壮大企业。还积极支持吸引外地专家、高技术人才到新乡开展技术交流和共建活动。

  刘克帅对当地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根据桃树品种的更新迭代,基地引进推广了“秋雪”“秋彤”等品种近千亩,深受市场欢迎,亩效益平均1万元。

  即便是在同一个自然区域内,由于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不一样,选种的桃树品种也应该因地制宜。太公镇宋庄村和左庄村常年干旱,种植大田作物效益低下。基地于是在两村推广“秋雪桃”和“冬桃”品种,发展了10余名农户,种植了果树近300亩。

  安都乡潞州屯村地处偏僻,我们结合实地情况,发展了当地十几户桃农种植“秋彤”200余亩,亩效益一万多元。目前,在我们的努力下,已带动附近千余名农户发展桃产业近万亩,潞州屯村村民陈同更是创下9亩获益14万元的佳绩。

  如今,我依旧不断引进桃主干型密植栽培技术、果园生草新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新兴技术,为改变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各种除草剂对果园土壤的污染,使卫辉市的果树种植产业向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而奋斗终生。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审核专家:廖丹凤 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编辑:谢芸 李欣哲

  校审:赵逸(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坚守岗位 为了万家团圆

  • 新高铁助推文旅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