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岁时节日 | 立冬】立冬送寒衣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岁时节日 | 立冬】立冬送寒衣

来源:北师大民俗学公众号2023-11-08 10:18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孟冬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趋向休养,以冬眠的状态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充足的准备。

  太阳运行至黄经225度时,即为立冬,属于农历十月节令。从公历11月7日前后开始,每五日为一候,立冬共有三候:

  立冬初五日,一候水始冰。《周易·坤卦》爻辞:“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气温降低,水面开始凝结成冰,但寒气有限,冰面不至于坚不可摧。

  立冬又五日,二候地始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土气凝寒,未至于坼。”寒气入土,土地也开始上冻,但积蓄的热量还在,土地不至于冻如石块。

  立冬后五日,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即蚌类。《左传·昭公十七年》曰:“郯子曰:“丹鸟氏,司闭者也。······五雉,为五工正”,杜预注曰:“丹鸟,雉者。立秋来,立冬去,入水为蜃。五雉,雉有五种也。”天寒地冻,雉鸟蛰伏,天空中不见了鸟儿的影迹,水中的蚌类却在此时大量繁殖,所以古人以为是雉变成了蜃。

  补冬治其寒

  立冬,万物收藏,以避寒冷。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却有进补的意识。《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供应。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全国各地在立冬纷纷进行“补冬”与“养冬”。

  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南方人补冬爱吃鸡鸭鱼肉,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肉性味甘寒,有养胃、补肾、止咳、化痰等作用。鱼肉则是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北方人补冬则更多爱吃牛羊肉: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能,为寒冬补益佳品;羊肉可以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寒冬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曰: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此外,立冬还有一样标志性食物—饺子。饺子是我国北方传统的节庆食品,几乎很多节日都能看到饺子的身影,同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物,距今已有数千年。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很多称呼,最早时被称为“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三国时期称“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儿”,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开始称为“饺子”。有种说法认为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所以吃饺子,而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也要吃饺子。旧时京津地区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是北方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起来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别有一番滋味。

  甘蔗也可列入冬季进补的食物之一,事实上人们很早就将甘蔗视为补养之物了,《神异经》中记载:

  南方山有邯之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可以节就虫。人腹中蚘虫,其状如蚓,此消谷虫也,多则伤人,少则谷不消,是甘蔗能减多益少,凡蔗亦然。

  《本草纲目》记载:“蔗,是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立冬之后,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不仅能起到滋补的功效,还可以保护牙齿。因为甘蔗的纤维含量很高,食用时反复咀嚼类似于刷牙,有助于提高牙齿的洁净和抗龋能力,福建、潮汕地区有民谚曰:“立冬食蔗齿不痛。”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立冬的传统习俗。膏滋是用中药加水煎煮后滤渣,将药液浓缩,再加蜂蜜等做成的膏状剂型。从唐宋时期开始,医家已重视膏滋的使用,并把它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旧时苏州,大户人家用红参、桂圆、核桃肉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如今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一些中医院以及部分老字号药房也会开设进补门诊,为老百姓煎熬膏滋。

  古时,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并没有如今发达的科技进行辅佐,所以经过丰收的喜悦之后,便开始筹划储备物资以度过寒冬,等待来年春回大地,进入再一轮新的忙碌。进入冬季,万物萧条,很多地方便会在立冬这天将新鲜蔬菜收藏起来,以备过冬之需。《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汴京人在立冬时,忙着准备冬菜的情景:

  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

  腌制蔬菜是最古老、最普遍,也是冬季最常见的加工蔬菜的方法,旧时称为“菹”。“菹”字,汉代之前指将食物用刀子粗切,同时也指切过后做成的酸菜、泡菜或用肉酱汁调味的蔬菜,汉以后则泛称加食盐、加醋、加酱制品腌制成的蔬菜。

  除了腌菜之外,很多地方的人也在这一天酿酒。清代陈芝诰有一首《怀城四季竹枝词》描写广西人们十月酿酒的习俗:

  味备香甜胜四花,头冬美酒俗堪夸。

  他年过礼迎新妇,十二坛应送女家。

  立冬后,各家酿酒,名“头冬酒”。

  有“三花”“四花”之目。

  冬酒是广西全州东山瑶族乡等瑶族同胞的家常酒,他们常以冬酒代茶。每逢客人登门,主人更是以冬酒作为见面礼款待客人。冬酒制作的最大讲究之处是一定要用立冬后的泉水。酿制冬酒的原料很多,常见的有糯米、高粱、粟米、栗树籽等。立冬以后,瑶族人上山采摘栗树籽,将其去壳后,用竹箩装好浸入水中,将涩味全部泡出,洗涤干净,掺入糯米、小米,放置蒸笼中蒸熟,待其冷却,然后撒上自制的酒药,搅拌均匀,用手一捧一捧细心地放入瓷缸内封盖好,埋入谷糠中发酵成酒,而后将酒舀入腹大口小的海缸,舀酒兑泉水而饮。

  冷霜送冬装

  立冬时节,北半球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积蓄,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自秋入冬是季节的转折,也是一年中极为重要的时间点。人们在秋粮入仓之际要酬谢神灵、庆祝丰收,同时也要对即将来到的萧条光景进行准备和祈祷,以求健康、完满地度过冬季。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人们为了过冬会准备好冬衣冬帽,并对自身进行清洁,有利于安然过冬。《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记载:立冬日,以各式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古时冬日天冷,洗澡不便,疥虫、跳蚤等寄生虫便乘机在人身上繁殖起来,皮肤病也容易流行、传染。人们在立冬这天洗药草香汤浴,正是希望把身上的寄生虫全部杀死洗干净,整个冬天不得疥疮。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们此时会举行一定的仪式酬谢并祈盼冬日时光的安稳过渡。古人以冬与五方之北、五色之黑相配,故皇帝有立冬日出郊迎冬的仪式。《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据说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人面鸟身,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唐代李白《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不周来风,玄冥掌雪”。《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祭冬神。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记载,汉朝时祭祀冬神,要有七十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

  除了祭祀冬神以外,立冬之日还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以抚恤孤寡。《吕氏春秋·孟冬》记曰:“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立冬这天,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晋代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官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便是赐予百官过冬装备。

  虽然民间并没有如此宏大的信仰仪式,但是严寒的季节即将来临,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人带去问候与储备也是必要的,位于霜降到立冬的时间段落内有“寒衣节”。

  寒衣节,也称“十月朝”,除烧送纸钱外,传统的寒衣节还要烧送五色纸做的寒衣,以示过冬御寒。《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对当时寒衣节的详细描述:

  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气候变冷,为了避免先人在另外一个世界难耐酷寒,十月初一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五色纸,算作寒衣,大意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关于寒衣节,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相关:

  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应官府征役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启程,给远在千里外的丈夫送衣御寒。等她来到筑城工地,获知丈夫已劳累而死并被埋进长城脚下后,孟姜女嚎啕痛哭,竟使长城城墙坍倒,得以收葬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百姓闻此深受感动,以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寄送给亡夫,从而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旧时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和某某人收,然后焚化。晋南地区送寒衣时,会在五色纸里夹一些棉花,意思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此外,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多余的五色纸,是为了给那些无人祭祖的孤魂野鬼,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衣物被抢。

  此外,人们还会通过卜岁等习俗,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古时,人们常在立冬这天预测未来的天气,并认为立冬晴天是个好兆头:

  立冬晴即一冬晴,处处田家笑语声。

  镇日鹿场铺竹簟,黄金色样晒香粳。

  立冬无雨一日晴,且喜渠潭处处盈。

  入腊更占来岁稔,居然三白见祥霙。

  “立冬无雨一日晴”,谚语谓立冬无雨,可期久晴也。腊雪尤盼屡降,为来岁丰稔之兆。

  以上两首竹枝词分别来自陕西和江苏,可见很多地区都以立冬晴好为愿,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于来岁年景的期盼。福建霞浦将立冬卜岁称为“问苗”,这天人们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艳(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

  编辑:涂子怡

【岁时节日 | 立冬】立冬送寒衣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