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龚海涛:让四季都有“春天的味道”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龚海涛:让四季都有“春天的味道”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0-26 16:57

  从武馆教练到餐厅工地,从建材市场到播种“三农”,从技术“小白”到领军人才,从产业发展到社会公益,龚海涛的每段经历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他用“乡愁情怀”生动演绎着“秦巴红”香椿之歌,立志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春天”的味道。

龚海涛:让四季都有“春天的味道”

  阳春三月,龚海涛奔忙在香椿园区里,查看香椿芽头的萌发情况和树下杂草的长势。

  这是龚海涛种植香椿树的第6年,树早已成型,业已成规模,而他也从当年的技术“小白”变身“乡土专家”。如今的他不仅是“秦巴红”香椿创始人、安康市人大代表,还是岚皋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秦巴红科技分队队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香椿哥”。

  弃商从农科学推进香椿产业发展

龚海涛:让四季都有“春天的味道”

  龚海涛做过散打教练、服务员、工地小工,后来投资建材市场,小有成就。但他心里始终记挂着家乡,每每看到乡亲们为生计发愁,他的心里就不是滋味。2015年,龚海涛回到家乡山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民主镇田湾村,准备开始在农业领域闯荡。

  坡地多,耕地少,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匮乏,田湾村的产业发展很困难。

  应该从哪里开始干?经过多方考察并跟随农业专家实地调研论证,龚海涛最终把目标定为种植香椿树。

  “香椿是代表乡愁的植物之一。安康的农村,无论房前屋后还是田间地头,总能看见几株香椿树。”龚海涛说,“香椿产业投资不是特别大,对地理环境要求不算太高,可以在坡地种植,而且,后期的管护成本相对较低,符合当地客观条件。而且安康还是全国重点的香椿种源地。”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市、县农业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龚海涛于2017年成立岚皋县辰信生态资源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并种下第一批香椿树。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技术和经验,很快他就遇到了种植密度的问题,造成极大的损失。

  有了这次的失败的经历,龚海涛意识到必须进行系统学习。此后,他积极参加各类农业人才专题培训班,并且到高校请教专家教授,哪里有学习的机会,他总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通过系统培训学习,2020年,龚海涛成功考取了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高级农艺师等职称。

  龚海涛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多名专家组建了岚皋县秦巴红富硒有机香椿科研所,主要开展香椿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香椿产业的科技水平,培育出的“秦巴红”香椿于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同时,龚海涛积极联合所在单位,组织开展与香椿相关的各类培训,累计培训约3000人次。

  发挥协同带动优势,把“香气”带到各界

  如今,乡亲们亲切地称龚海涛为“香椿哥”。他不仅把香椿产业做得“香”,还积极参加社会各种公益事业活动,把“香气”带到社会各界。

  龚海涛积极组织协会开展产业培训服务、科技志愿服务、观摩交流等活动,以及爱心送考、爱心捐赠、资助病患等公益活动,他所在的协会被评为2022年度安康“四好”商(协)会、“先进集体”。

  今年的首茬鲜香椿已经上市了,这段时间,龚海涛也比平时更加忙碌,除了联系销售外,他还要服务周边县区的香椿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乡村产业人才培训工作。

  因为这些突出贡献,龚海涛先后获得陕西省第六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冠军、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名师、首批陕西省林业乡土专家、岚皋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2022年,岚皋县秦巴红富硒有机香椿科研所申报的“秦巴红”香椿通过林木新品种审定,被收录为陕西省林木良种名录。这不仅能提高公司收益,更代表了安康境内香椿种源的优越性。

  下一步,龚海涛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建设“一村一品”基地,着力打造集蔬果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交易物流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注重品牌价值提升,积极打造“岚皋香椿”品牌,引领香椿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将岚皋县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香椿产业强县。

  讲述人:龚海涛 “秦巴红”香椿品牌创始人 岚皋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

  审核专家:廖丹凤 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编辑:谢芸 武玥彤

  校审:王媛媛(实习)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西钦州遭遇强降雨 市区出现多处内涝

  • 阿根廷首都两列火车相撞造成90人受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2024-05-11 09:44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2024-05-11 09:44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2024-05-11 04:40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2024-05-11 04:40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2024-05-11 04:40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