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自来水变凉了?自来水到底怎么来的?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北京自来水变凉了?自来水到底怎么来的?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8-10 18:02

  近日,有部分市民在网上讨论“北京的自来水变凉了”的话题,大家感觉到了吗?

  8月8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发文解释自来水变凉的主要原因:由于汛期,近期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加大了本地密云水库的取水量,取水口位于密云水库水面以下较深位置,水温目前在10摄氏度左右,与之前相比,部分供水区域自来水的水温偏低。

  如今,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只要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然而,北京其实是一个资源型重度缺水的城市。那么,你知道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吗?暴雨后自来水还安全吗?

  01

  自来水可不是“自来”,到底从哪来?

  北京的第一座自来水厂是京师自来水公司东直门水厂,自来水厂出现之前,北京市民的饮用水都来自土井打水或水夫送水。1908年3月,当时的农工商部奏请在京师建自来水厂,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建设了“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京师自来水公司东直门水厂旧址

  图源:北京科协

  如今,北京自来水水源已达20多处,不仅使用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地表水,还使用西郊板井至巴沟一带以及顺义牛栏山等地区的地下水源。2014年开始,距京约1277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丹江口水库,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外调水源。

  图源:北京市自来水集团

  02

  自来水是怎么来到千家万户的?

  自来水的源头,也就是水源地,水源地的选择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不仅要求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而且必须符合水源水质标准的要求。

  未经处理的原水中含有诸如藻类、腐殖质、泥沙之类的轻微颗粒,最早的自来水处理工艺非常简单,就是在水中加入漂白粉进行简单的消毒。随着时间的推进,饮用水从水源地到达用户水龙头,要经过原水预处理、净水厂处理、管网输配、二次供水等多个环节,已经应用到了非常多的国际先进的水处理工艺。

  图源:版权图库

  自来水的常规处理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颗粒絮体并沉淀在沉淀池中,成为污泥从而进行排除。

  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饮用水还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灭活,才能达到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氯胺、二氧化氯等。

  图源:版权图库

  一些水厂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会先进行生物预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去除水中的氨氮、有机污染物、异臭、铁、锰等,为后续常规工艺水处理减轻负担。有的还会采用活性炭作为滤池的深度处理技术。

  同时,由于臭氧预氧化反应时间短、投加量少,利用臭氧对原水的预处理工艺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利用膜两端的压差作为动力处理污染物,不同的膜孔径大小不同,截留相应的污染物,阻挡在膜的一侧,大大提高了水的安全性。

  03

  暴雨后,自来水还能喝吗?

  近日,北京市遭遇强降雨天气,“暴雨后污染物会进入城市自来水管,导致自来水质量严重不达标,不能喝”的说法也随之而来。

  事实上,在暴雨天气条件下,虽然会有污染物进入水库、城市河道等部分城市水体,但不会影响整个城市水源地的所有水源。即使部分污染物被暴雨带到水体中,在水厂制水的过程中,这些影响都会被消除,最终生产的自来水都符合饮用水标准。

  然而,被洪水泡过的瓶装水、取自井水、河水、湖水、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都有被污染的风险,一定要进行消毒。煮沸几分钟,就可以将水中所含的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杀死。但要注意,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取水,可以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壶。

  参考来源:北京科协、北京科技报社、北京自来水集团、中国科普博览

  整理:董小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