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8-03 16:01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胡盛,请他讲述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的故事。

  讲述人:胡盛 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2023年6月30日,我站在湖北省乡村振兴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的舞台中央,向评委和观众讲述自己的愿景:“我有一个黄精梦,就是让大众更健康,乡亲能致富,黄精变‘黄金’”。

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胡盛参加湖北省乡村振兴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决赛

  梦想重燃 与黄精结缘

  我从小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看到当地医生运用祖传医术治疗蛇毒,药到病除,感觉很神奇。大学毕业后,我从大城市返回老家崇阳县城,从事医药代表工作。一次偶然机会,我得知当地县委县政府正大力推广种植中草药材,这让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梦想。

  经考察,我对黄精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功效,而我的老家崇阳县位于幕阜山中段北麓,四周环山,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非常适宜野生黄精生长。

  尽管当时黄精的售价不像白芨那么高,但价格较为平稳,更适合长期种植。同时,黄精可以长时间生长在地里,没有采挖期限,相当于把钱存在“土地银行”。

  后来,我又去安徽、湖南等地走访考察,发现当地市场对崇阳黄精非常认可,很多货源都是从家乡农户手中以较低价格收购的,这就更坚定了我走规模化黄精种植之路的决心。

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胡盛在白霓村种植基地查看采挖黄精质量

  种好药材 黄精变“黄金”

  “药材好,药才好”,这是中药行业公认的价值理念。2017年,我成立崇阳县君盛种养专业合作社,正信心满满地打算种植好黄精,却在土地流转上遇到了困难。“把我的地搞坏了怎么办?”“种黄精五年才有收益,周期太长!”农户的质疑让我倍感压力。

  我和父亲挨家挨户地走访动员白霓村近50户居民,历经3个月才完成162.8亩土地流转。后来,我改变策略,联系到了村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他们的帮助下,又与杨洪村签订了320亩集体土地流转协议。

  目前,合作社的黄精种植面积达2480亩,合作基地2240亩,年临时用工量达5万余人次,每年给村民发放工资500多万元。

  2021年,崇阳黄精正式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成功入选湖北“十大楚药”。迎着产业发展的春风,我们合作社的黄精种植规模也跃居当地第一,成为湖北省黄精产业的“领头雁”。

  调整思路 黄精“走出去”

  崇阳黄精被作为鲜货以5元每斤的低价收购,外地厂商加工后竟能够卖到一百多元每根,这个现象让我意识到,单靠收购、销售鲜黄精以及黄精干货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黄精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2022年10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成立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将白霓镇谭家村闲置厂房改造成5200平方米的标准化、规范化黄精加工工厂。目前,公司年收购和加工黄精500余吨,加工黄精干货200余吨,食品类黄精产品150余吨,综合产值达5200万元。

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胡盛在加工车间指导工人挑选优质黄精

  小时候,经常听长辈提到这么一句话:北人参,南黄精,黄精泡茶百病去。然而,现在的许多年轻消费者对黄精并不了解,这个好药材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如何打开市场成为公司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

  于是我提出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打开切口,建立触达点”的发展思路,先后研发出黄精茶、黄精糕点、黄精预制菜等系列新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政府推介、代理经销等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黄精、了解黄精、购买黄精。

  2023年6月,我们公司作为产业代表参加了首届湖北食品产业链博览会,参展的黄精茶、黄精养生酒、黄精养元糕、九制黄精等多个系列健康食品得到高度评价,并与6家渠道商、合作商达成220万元的合作协议。

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胡盛在湖北食品产业链博览会上展示公司系列产品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对康养需求愈加旺盛,我的“黄精梦”也在逐渐升级。未来,我计划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餐饮、农旅融合于一体的黄精全产业链,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述人:胡盛 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湖北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王景伟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武玥彤

  通讯员:施丹 孙楷洲

挖掘中药材潜力,让黄精变“黄金”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 高粱红了 “丰”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