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还记得西游记中的犀牛怪吗?冰河期真的有!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还记得西游记中的犀牛怪吗?冰河期真的有!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5-03 18:05

  在浩瀚的演化长河中

  犀牛家族曾经出现过无数奇形怪状的成员

  其中有些长得好像一匹马(跑犀)

  有的长出了长鼻子试图装象(卡地犀)

  还有的变成了个啤酒桶(远角犀)

  在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古犀当中,冰河期三犀可谓是知名度极高的存在,可分别对应辟寒、辟暑和辟尘三位大王。

  历史上的各类犀牛 来源:Reddit

  辟尘大王

  长有“冲天巨角”的板齿犀

  板齿犀(Elasmotherium)是出现过的最大犀科物种,具有媲美亚洲象的吨位,最具特色的就是它们额头上的那根如同“避雷针”般的大角,这根额角实际上是由鼻角、额角合并而成的。

  同时根据化石显示,板齿犀类的牙齿齿冠普遍很高,齿面珐琅质裙皱很复杂,这说明它们是适应开阔干冷草原的生物,这里时不时就会有尘土飞扬, 板齿犀也当得起辟尘大王之名!

  板齿犀 来源:Twitter

  板齿犀那长达两米的冲天巨角,那可真是霸气酷炫吊炸天啊!以至于很多神秘动物学爱好者都坚信, 所谓的欧洲神话中的独角兽其实就是对史前存在过的板齿犀的“追忆”。但一些新证据却显示板齿犀很可能并没有如此巨大的角。

  新(上)、旧(下)两种复原的板齿犀 来源:Twitter

  前两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板齿犀夸张的“大隆额”,表面几乎就见不到多少可提供支撑力的“沟壑”。这足以说明,板齿犀角的分量,至少不会像过去认为的这么沉重。

  另外,板齿犀隆额本身的承重能力也存在高估,板齿犀隆额内部是一个大的空腔,腔体外壁平均厚度只有1cm左右,无法承载重量极其夸张的巨角。

  基于该研究所做出的复原 来源:Twitter

  其实,无论板齿犀的角到底应该是怎么样,它都是一种极富魅力的古生物。在板齿犀的身上,实在还有太多谜团难以解开。也许很多问题的真相,将伴随板齿犀的灭绝,而永远长眠于地底。

  板齿犀是传说中独角兽原型的这个假说,目前来看只是一厢情愿 来源:Wikipedia

  辟寒大王

  以小博大的披毛犀

  说到板齿犀的灭绝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与古人类的潜在影响,还有一大罪魁祸首,就是板齿犀最大的竞争对手披毛犀(Coelodonta), 一身厚实的毛发能抵御北境的暴风雪,不愧是辟寒大王。

  披毛犀一族最早在距今500-400万年前起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并在距今300-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离开高原,深入我国西北、河北的草原地带,随后一路向高纬度极寒地区迈进,最终演化成犀牛家族有史以来最适应寒冷环境的王者选手——最后披毛犀。

  与另外两位大王不同,出身苦寒之地的它出土好几具保存完好的冻尸,有些甚至还保存有难以保存的毛发和完整的犀牛角,是少数知道确切外形的史前生物。

  依据古人类所绘的壁画所复原的披毛犀来源:Facebook

  和肩高2.5米,体重3-5吨的板齿犀相比,披毛犀的吨位整整差了一个等级,它的肩高一般在1.8-2米左右,体重约1.8-2.7吨,大概与现代白犀差不多。当两者相遇披毛犀恐怕只能敬而远之,甚至还可能被板齿犀所驱赶。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披毛犀成功以小博大,淘汰了不可一世的板齿犀呢?

  板齿犀(前)、披毛犀(后) 来源:Reddit

  实际上,板齿犀尽管体型硕大,却是个虚弱的泥足巨人,它看似巨大的脑袋,隐藏着一个不利于生存的致命弱点。

  如果我们俯瞰板齿犀的头骨,就能够发现它的颌骨特别细,估计在生前板齿犀的吻部应该比较尖,让人联想起今天的黑犀。但是黑犀是一种主食枝叶的犀牛,而根据特别高冠的牙齿与齿磨痕分析来看,板齿犀主食应该和披毛犀一样,是粗糙的草类。如此一来, 板齿犀的细吻导致它们食草效率非常低,最后败给长着宽大吻部的披毛犀,也是在情理之中。

  板齿犀的“樱桃小嘴”显然不如披毛犀的大方嘴进食效率高来源:参考文献

  另外,披毛犀特别巨大的鼻角,可不仅仅是为了争斗或显摆的。当积雪厚密的时候,披毛犀就可以用它的鼻角把积雪给扫开,从而寻找被雪覆盖的植物。这一点无论板齿犀的角长成什么样,都不可能做到。

  扫雪取食的披毛犀 来源:参考文献

  最终随着冰期作用越来越强烈,披毛犀逐渐占据上风,而相对适应暖湿环境的板齿犀彻底走向了灭绝。尽管淘汰了板齿犀,可披毛犀却不能就此高枕无忧,因为在它们征战欧亚大陆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个强势的劲敌——史蒂芬犀。

  史蒂芬犀(前)、披毛犀(后) 来源:Reddit

  辟暑大王

  生于温柔乡的史蒂芬犀

  相比于披毛犀的童年遭受着青藏高原的严酷考验,史蒂芬犀(Stephanorhinus)可以说成长于温柔乡之中,披毛犀要是去找它串门,估计是要中暑。

  因为这层原因有些复原图的它们毛很少或者干脆无毛,但这也导致在面对披毛犀的扩张一度处于劣势。但随着更新世冰期的到来,气候迅速转冷,史蒂芬犀生活的温和环境不复存在, 可它们却没有就此灭绝,反而演出了励志剧本,走向寒冷环境直追披毛犀的步伐。

  早中更新世的欧洲气候较为温和,为喜温的古河马和史蒂芬犀的生存创造条件

  来源:Twitter

  晚期的基什贝尔格史蒂芬犀(S. kirchbergensis),就是个相当成功的物种,其分布范围西起西欧,南至我国神农架、三峡一带,向东北甚至进入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北冰洋沿岸,可以说分布遍及亚欧中高纬度,而且在中国这样的中纬度地区,适应能力要远超过披毛犀,我国华北、华中和东北很多地方都发现过它的化石。

  史蒂芬犀是历史分布范围最广的犀牛 来源:Twitter

  在中晚更新世的亚欧寒冷地区,史蒂芬犀经常和最后披毛犀共享同一生境,之所以两种体型类似的犀牛能和谐共处,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的食物存在差异,粗矮敦实的披毛犀大量摄食地面上的草,而高大的史蒂芬犀能够利用枝叶、灌木和部分草类等各种食物。不过它们的化石数量和密度都要明显少于披毛犀,也许还是受到了寒冷环境有限食物资源的极大钳制。

  史蒂芬犀的“大长腿”有利于取食高处的枝叶

  来源:参考文献

  冰河三犀的终章

  在板齿犀落败之后,披毛犀和史蒂芬犀继续四处互卷,双方不断升级硬件,然而不管任何时期,自身努力都无法挑战环境大势。

  随着更新世的结束,气候逐渐转暖,高纬度寒冷地区广袤的草原被针叶林所取代,针叶树的营养非常贫瘠,绝大多数植食动物都难以将其作为食物。因此这对当时高纬度的大型动物,可谓一场灭绝之灾。另外再加上人类的影响,在更新世末至全新世过渡期,披毛犀和史蒂芬犀也全部走向了灭绝,这场竞争最终没有赢家。

  显赫一时的冰河期三犀 来源:DeviantArt

  今天披毛犀与史蒂芬犀留存于世的最后近亲,便是东南亚丛林中的小型双角犀牛——苏门犀,从它身上披覆的毛发,可以依稀看出些披毛犀的风采。

  历史上苏门犀的分布曾经也非常广泛,在我国一度分布至河南南部,然而人类的弓箭与猎枪,却掐断了披毛犀一族最后的复苏希望。如今苏门犀已经走向灭绝的边缘,数量可能只有几十头,且完全看不到增加的希望,未来可以说是一片黯淡。

  也不仅仅是苏门犀,目前仅存的五种,全员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如果再不加以行动去保护现存的犀牛,也许冰河犀牛的传奇,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绝响,永远埋藏在暗无天日的冰层之下。

  处境堪忧的犀牛们 来源:Reddit

  参考文献:

  1. Large mammals were the architects in prehistoric ecosystems

  2. 《Mammoths, sabertooths, and hominids : 65 million years of mammalian evolution in Europe》

  3. Ancient Woolly Rhino Points to Himalayas、

  4. The experience in reconstructing of the head of Elasmotherium (Rhinocerotidae)

  5. 《中国新近纪犀牛》

  6. 《 冰河世纪:史前动物全揭秘2》

  作者:谢翃瀚 科普作者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泰“蓝色突击-2025”海军联合训练闭幕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