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猫薄荷:想不到吧人类,我才是你们猫主子的“主子”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猫薄荷:想不到吧人类,我才是你们猫主子的“主子”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3-15 17:06

  对于许多猫来说,猫薄荷散发的味道很容易使它们“上头”,进而表现出一些与平常相比更为夸张的行为,例如舔舐、磨蹭、翻滚、碰瓷以及流口水。

  通常这些行为被视作猫咪的一种自我嬉戏,但实际上,有研究表明,猫咪对猫薄荷做出的种种行为其实可以保护它们免受蚊虫叮咬 ,而这背后故事则是猫薄荷数千年来驯化猫咪的“阴谋”....

  图源:ALAMY STOCK PHOTO

  一、猫猫我啊,被迷住了

  猫薄荷与猫咪之间的化学反应仿佛就像我突然听到周董的《七里香》后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吟唱,着实是刻在DNA里的操作了。

  通常这种反应会持续十分钟左右,之后的半小时内猫会暂时失去对猫薄荷的兴趣,而在此之后,它们又会继续投入追寻气味的狂热行动。

  图源:bing图片

  这种气味来源于猫薄荷散发的一种环烯醚萜化合物,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荆芥内酯。

  它会进入猫的鼻组织,并与上面感觉神经元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形成一个神经信号。经过突触传播,引起嗅球神经元的反应,从而勾起大脑中负责调节情绪的杏仁核的“情绪”,并触发大脑奖赏系统。

  那么具体是一种什么信号呢?实际上来源于“假想”的性反应。

  也就是说,猫薄荷以及其他可散发相似气味的植物相当于猫猫的“催情剂”,可以短暂地让它们迷失在对原始欲望的幻想中。

  图源:optimist daily

  二、加强版的驱虫剂

  数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猫摩擦、舔舐、啃咬猫薄荷。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标准的草本植物,猫薄荷还受到很多食草昆虫的“关照”。

  但相较于猫猫,猫薄荷其实更讨厌这些在自己身体上爬来爬去的小玩意。

  如果可以脑补猫薄荷的心理过程,可能是这样的:“猫咪毕竟只是与我玩耍,而那些植食性‘恶虫’确是当真要取我性命,这其中厉害关系我自然是分得清楚的。”

  于是,猫薄荷稍稍利用了下迷失的猫咪。

  只需在一丝若有若无的气味撩拨下,闻着味儿的猫咪就会立马赶来,在猫薄荷的“怀中”狂蹭,一边还哼哼唧唧的。

  在此过程中,猫不可避免地会舔和啃咬叶片,当然这也在猫薄荷的计算之内,随着叶片被破坏,一股“强者”的气息立马从猫薄荷瘦弱的身躯中散发出来。

  没错,让猫咪为之疯狂的环烯醚萜化合物实际上还是一种驱虫剂,而在常规情况下,这种化合物所散发的气味并不强烈。

  但是随着猫咪破坏叶片,愈加浓郁的环烯醚萜化合物被释放出来,据研究人员检测发现,受损的猫薄荷叶片释放的环烯醚萜比完整的叶子多10 倍,足以震慑那些不怀好意的昆虫。

  猫咪舔或咬过后的银藤和猫薄荷散发更多的环烯醚萜化合物,而沾染了猫薄荷的气味的猫不会受到蚊子攻击 图源研究附图

  这种手段并不稀奇,植物会产生特定化合物来抵御食草昆虫,而一些食草昆虫还会摄取这些化合物并储存在自己的身体组织或体表,以此恶心捕食者或抑制寄生虫生长。

  此外,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会利用植物释放的“驱虫领域”或将植物涂抹在身体表面来获得一层“化学防御装甲”。

  例如,由达尔马第亚除虫菊 (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制成的驱蚊剂在人类历史上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黑猩猩也会将睡觉的地方布置在Cynometra属植物的旁边,以此减少蚊虫的叮咬。

  图源:Wikipedia

  猫薄荷可驱散昆虫的特性最早记载于1638年Johannes Franck所著的《Speculum botanicum》中,但直到现代,研究者才系统地探索猫薄荷作为驱虫剂的可能性,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一些实验测试中,猫薄荷表现甚至优于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驱虫剂,可以说未来可期。

  而猫薄荷能产生作用的原因在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以引起表达TRPA1的体表神经元的厌恶反应,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离子通道,可触发疼痛、冷、热、瘙痒等不好的感受。

  图源研究附图

  在体外,猫薄荷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均可直接激活昆虫TRPA1,让它们认为这是一种不能接近的刺激物。

  更厉害的是,已知的一些环烯醚萜不光对多种食草昆虫具有趋避作用,甚至还包括非食草昆虫如讨厌的苍蝇和蚊子。

  研究驱蚊药的科学家做过实验,将苍蝇放进含有猫薄荷活性成分的空间内,苍蝇都不会在其中产卵了,而蚊子也不会在涂有猫薄荷的人手臂上吸血,当然人类并不会受猫薄荷气味的影响。

  在野外,猫薄荷借助气味屏障阻挡了大量麻烦的无脊椎动物,或许在未来,它也能成为人类挥向蚊军的利剑。

  图源研究附图

  参考文献:

  1.Domestic cat damage to plant leaves containing iridoids enhances chemical repellency to pests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2.104455

  2.The irritant receptor TRPA1 mediates the mosquito repellent effect of catnip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2.010

  作者:许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银奖获得者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