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嘴喘气,到底错在哪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用嘴喘气,到底错在哪了?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3-12 16:52

  最近,网上有许多关于“口呼吸”的讨论。

  有人说,长期用嘴巴喘气,有可能影响牙齿、面容,甚至是体态;也有人说,用口呼吸矫正贴给嘴巴加一道封条,就能慢慢改掉用嘴喘气的习惯。

  总之,喘气大有学问,不经历一番辛苦肯定学不会……

  微博话题

  那么,这些说法,到底有几分真呢?01用嘴喘气就是口呼吸?

  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就没有正常人了。

  一般来说,我们依靠鼻子进行呼吸。这么做,有许多好处。

  一是自然,生下来就会。

  二是健康,鼻毛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鼻腔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而鼻子里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许多细菌、病毒。

  然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般”的时候,比如,跑步、游泳的时候,进而不得不用嘴巴喘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运动离不开肌肉,而肌肉活跃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鼻子吸入的空气不够用,人体自然会想办法从别处弥补。

  所以,医生说的“口呼吸”包括两个条件:第一,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第二,通过口腔的气流超过一定比例(25%~30%)。

  临床上,常用双镜面测试对此进行检测。先让受试者休息一会儿,然后取一面冷藏过的双面镜,横着放到其鼻孔与上唇之间,看看镜子有没有出现水雾。如果镜子上下两面都出现了水雾,便是口呼吸。

  不过,这种办法只能检查口呼吸是否存在,具体轻重如何,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02 口呼吸都是习惯引起的?

  绝大多数不是。

  如前所说,鼻呼吸是最自然的呼吸方式;只有在氧气不够用的时候,人体才会想别的办法。

  氧气不够用的情况,包括两种:一种刚才已经提到,比如运动的时候;另一种跟疾病有关。感冒、流感、鼻炎,可以引起鼻腔堵塞;而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也会影响鼻腔通气。

  不过,最常见的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

  如果将上呼吸道比作一处山洞,那么,腺样体相当于景点的检票口。

  正常情况下,它处于鼻腔和咽喉交界处,对进入的空气进行检测,看看里面有没有细菌、病毒。

  如果有,腺样体可能因为炎症而增长,进而堵塞呼吸道——检票口发生争吵,进出的要道就不那么顺畅了。

  儿童又有些特别,他们的鼻腔比较狭窄,腺样体也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因此,3~6岁的小孩,常常因为腺样体肥大而出现张口呼吸。

  有没有习惯引起的张口呼吸呢?

  也不是没有。

  患有上述疾病的小孩,可能得到治疗,也可能没有得到治疗;得到治疗的,有可能治疗比较及时,也有可能治疗不太及时。最后一种,可能因为病程太长、养成习惯,在疾病消失后,仍然张口呼吸。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出现在青少年身上。 03错误的呼吸方式会毁容?

  存在争议;再者,比起容貌,有更需要关注的方面。

  网上对口呼吸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容貌方面;也确实有一些研究显示,长期口呼吸,可能导致下巴后缩、脸部变长,出现腺样体面容。

  不过,一方面,这些研究存在争议,也有结论相反的调查;另一方面,主流意见是,遗传决定脸型,多数环境因素只有微妙的影响。

  正如北大口腔医院的曾祥龙教授所说,忽视遗传背景,忽视口呼吸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过分强调口呼吸与特定面型的相关性,可能会误导患者。

  腺样体面容

  第二个经常讨论的,是口呼吸与牙齿的关系。

  中国儿童早期矫治规范化诊疗项目专家组认为,儿童口呼吸可能引起错 畸形,龅牙、地包天等。

  不过,错 畸形的原因很多,而伸舌、舔牙、吮吸手指等习惯,影响更大一些。

  其实,口呼吸最严重的危害,体现在全身方面

  首先,口腔与鼻腔不同,没有对空气过滤、加湿、消毒的能力。长期用口呼吸,有可能引起呼吸道不适,甚至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其次,口呼吸往往意味着鼻腔病变,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补偿。如果鼻炎、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长期存在,患者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轻则睡眠不好,打鼾、流口水、从梦中惊醒,严重的时候可能大脑缺氧,进而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困难,甚至是性情改变。

  04口呼吸贴可以矫正呼吸方式?

  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看看。

  怀疑孩子口呼吸?

  就像前面提到的,口呼吸的原因很复杂,影响也涉及多个方面。

  如果存在腺样体肥大等原发疾病,应该积极治疗;不管不顾地将嘴巴粘起来,只会加重病情。倘若存在错畸形,那么,不管其他方面如何,都要考虑牙齿矫正。即使习惯引起的口呼吸,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0 5结语

  总之,在讨论疾病的时候,最好将健康放在第一位,多听听专业人士的说法。一生之中,容貌总会有些轻微的改变,对健康的渴望却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 张栋梁主编, 周新莹,李志鹏,马凯副主编. 儿童错 畸形早期矫治[M/OL].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2023-03-05].http://book.ucdrs.superlib.net/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18620341&d=6251B1DF02402D022D316114D8E8270F&fenlei=16170505.

  [2] Mouth Breathing[EB/OL]//Mayo Clinic Health System. [2023-03-07]. https://www.mayoclinichealthsystem.org/locations/mankato/services-and-treatments/otorhinolaryngology/pediatric-ent-conditions/mouth-breathing.

  [3] XIANGLONG Z, XUEMEI 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uth breathing in children[J/OL].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0, 55(1): 3-8. DOI:10.3760/cma.j.issn.1002-0098.2020.01.002.

  [4] 杜常欣, 朱敏, 于倩, 等. 儿童阻塞性口呼吸的诊断[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 11(11): 1065-1071.

  [5] 中国儿童错 畸形早期矫治专家共识[J/OL].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1, 39(4): 369-376. DOI:10.7518/hxkq.2021.04.001.

  [6] WHITE J D, INDENCLEEF K, NAQVI S,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face[J/OL]. Nature Genetics, 2021, 53(1): 45-53. DOI:10.1038/s41588-020-00741-7.

  [7] RICHMOND S, HOWE L J, LEWIS S, 等. Facial Genetics: A Brief Overview[J/OL].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18, 9[2023-03-07].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gene.2018.00462.

  [8] LIN L, ZHAO T, QIN D, et al. The impact of mouth breathing on dentofacial development: A concise review[J/OL].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2, 10[2023-03-05].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ubh.2022.929165.

  [9] ZHENG W, ZHANG X, DONG J, et al. Fac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uth breathers vs. nasal breath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ateral cephalometric data[J/OL].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20, 19(6): 3738-3750. DOI:10.3892/etm.2020.8611.

  [10] BIANCHINI A P, GUEDES Z C F, VIEIRA M M.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uth breathing and facial morphological pattern[J/OL]. Brazilian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2015, 73(4): 500-505. DOI:10.1016/S1808-8694(15)30101-4.

  END

  作者:赵言昌 科普作家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