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护高原明珠里的“精灵”——青海湖裸鲤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守护高原明珠里的“精灵”——青海湖裸鲤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2-15 10: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湟鱼”,学名为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青海湖“草—河—湖—鱼—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1979年在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青海湖裸鲤被列为中国重要或名贵水生动物,2004年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渔业产量急剧下降,资源面临枯竭。

  什么是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又名青海湟鱼,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盛产于青海湖水域及其附属水体,系青海湖特有的经济鱼类,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

  青海湖裸鲤是杂食性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及环湖河流中,体形长而稍侧扁,头锥形,吻圆钝,上下唇细狭。鱼体表无鳞,仅在肛门和臀鳍两侧以及肩带部位有稀疏的特化鳞片。鱼体背部呈灰褐色或黄色,腹部则为灰白色或黄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块斑,也有个别鱼体呈浅黄色。

守护高原明珠里的“精灵”——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图片来自网络)

  青海湖裸鲤有哪些生存危机?

  青海湖裸鲤肉质极其鲜美丰腴,营养丰富。曾经作为青海特产名扬四海,游客凡到青海无不以品食湟鱼为快。由于其历史和自然原因,青海湖裸鲤资源一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二十世纪60年代,作为“救命鱼”的青海湖裸鲤,曾经是家庭、食堂的主菜,遭到疯狂捕捞。到改革开放初期又成为商品经济的杰出代表,盗捕肆虐。过度捕捞致使其数量迅速下降,甚至到了种群灭绝的临界线。

  此外,高原苦寒的生长环境使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10年大约增重 0.5 公斤,且繁殖能力较低。其产卵场主要分布于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和黑马河等淡水河流,以沙砾底为主,处于水流缓慢的河滩段。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海湖周边河流来水量减少、河流萎缩,可供裸鲤繁殖的水域日益退化,且主要产卵地破坏严重,致使裸鲤后备种群不足。

  近几十年来,青海湖湖水的盐碱度都在上升,裸鲤生存的水环境不容乐观,拯救裸鲤的工作任重道远。

  如何救治青海湖裸鲤?

  为加速青海湖裸鲤的资源恢复,近20年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开展了青海湖裸鲤资源的人工繁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建立工厂化养殖系统开展青海湖裸鲤的鱼种培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保障每年人工培育的青海湖裸鲤鱼种按要求放归青海湖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海省除了六次封湖育鱼,还采取了强化水域环境监测、人工增殖放流、修建洄游通道等保护措施,助力湟鱼种群繁衍。从2002年到2021年,向青海湖投放的裸鲤鱼苗达1.97亿尾,湟鱼资源量逐年回升,到去年年底已增长至10.85万吨。

守护高原明珠里的“精灵”——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图片来自网络)

  攻克关键技术,守护高原明珠里的“精灵”。为解决生态环境变化对青海湖裸鲤的生存影响,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采用生物絮团、开口饵料培育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青海湖裸鲤仔稚鱼发育以及食性转变等早期发育特征,攻克了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制了青海湖裸鲤仔鱼开口饵料配方,并建立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保障每年人工培育的青海湖裸鲤成鱼按要求放归青海湖,对于青海湖裸鲤资源的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保护,我们应该持续探索青海湖裸鲤种质资源利用问题,维护好青海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始终做高原明珠“精灵”的守护者。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吴彦飞(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审核专家:曲疆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策划:姜楠

守护高原明珠里的“精灵”——青海湖裸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坚守岗位 为了万家团圆

  • 新高铁助推文旅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