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海洋中的免费“旅行家”——鮣鱼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图文 > 正文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海洋中的免费“旅行家”——鮣鱼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2-13 09:53

  编者按:

  近期《流浪地球2》热播,科幻大片的背后,不禁引发深思:电影假设的末日场景虽遥不可及,但假如地球到了“末日”,人类要以什么为食?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说到生物多样性,大千世界里真是无奇不有,特别是在浩瀚的海洋中,不但有许多生物我们尚未发现,就是已经发现的生物我们也对其知之甚少。今天所要介绍的是一条海洋中的“怪鱼”,我所说的“怪”,并不只是说它长得怪,而是它的生存方式怪,海洋中生物的生存之道还真不能用我们人生的道理来衡量,我们倡导努力、勤奋、无私,而这条鱼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三观”,竟然生存得很好,它的名字就叫鮣鱼。

  鮣鱼的学名是Echeneis naucrates,也叫吸盘鱼、粘船鱼、船底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鮣科鱼类。说它是怪鱼,并不是说它长得怪,与奇丑的鮟鱇鱼相比,它长得太平常了。一般体长为20-45厘米,最大也不超过90厘米。身体比较长,头部扁平,往后点渐渐变成圆柱形。唯一一个怪异的地方就是它的背上顶端的第一背鳍变形,成了吸盘。可有人会说,长着吸盘的鱼不只是鮣鱼吧?如我们家里鱼缸里的清道夫。可大家注意,清道夫可是一条勤奋并无私奉献的鱼,它的吸盘是长在嘴上,向下,它的鱼生一直在为主人清除苔藓,保持鱼缸清洁而奋斗,而鮣鱼的吸盘却是为其贪图享乐的寄生生活而进化出来的。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海洋中的免费“旅行家”——鮣鱼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把这么一条怪鱼列入我们“末日”的希望名单中呢?

  首先是因为它过着这么懒散的生活,家族竟然那么兴旺。鮣鱼是大洋性鱼种,分布范围非常广。它分布于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带和温带海域,除东太平洋外。在西大西洋,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部到美国南部到巴西南部,包括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以及特里尼达德岛。在东大西洋,从亚速尔群岛南部到圣赫勒拿群岛,再到西非再到纳米比亚。在地中海东部以迁徙的形式出现的。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中,沿东非、红海、波斯湾、印度、印尼、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群岛也有广泛分布。共计在一百多个国家的海洋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这在一个物种的分布中是比较少有的。除了分布广,它的种群数量趋势稳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2年版,它是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其次,懒也有懒的好处。要说鮟鱇鱼是以丑闻名,而鮣鱼就是以懒闻名。怎么懒呢?分析起来,鮣鱼能说它懒的最大理由是它懒得游泳。作为一条鱼,又是食肉性海鱼,竟然连游泳都懒,也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了。那它怎么去吃鱼呢?别急!它有它独特的本领,就是依附宿主。什么样的宿主它能依附呢?范围可广了,不只是一些海上的较大型水生生物,特别是鲨鱼,还有鳐鱼、鲹鱼、鹦鹉鱼、海龟,连船只、浮标这种静物它也能依附,甚至还有说一些游泳者不小心就成了宿主呢!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海洋中的免费“旅行家”——鮣鱼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鮣鱼虽然懒,却不笨,而且这种懒,还给它带来许多好处。

  一是有人为它保驾护航,不受敌人攻击。如在鲸鲨身边,常常能看到一些青背白肚,身体两侧有黑色的纵带小鱼,长约30厘米,有时候少,有时候多。它们就是鲨鱼的好伴侣鮣鱼。有最大鱼类鲸鲨替它们护航,有些威风凛凛吧,谁敢进攻它们呢。即便有敌人来了,他们还能躲进鲸鲨的身体里避难呢。据了解,鮣鱼和鲨鱼的伴侣关系也是互惠互利的,作为给鲨鱼的回报,鮣鱼也承担起关乎鲸鲨健康的重大使命——打扫卫生工作,它们常常爬进鲸鲨的口腔,吃它们牙缝里的碎屑,或者是在宿主体表巡视一番,帮助宿主清除寄生虫等。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海洋中的免费“旅行家”——鮣鱼

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有人为它提供美食,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它们跟着类似鲨鱼这样的大鱼混,肯定挨不了饿。多数时候,鲨鱼剩下来的食物就足够鮣鱼们吃了,但鮣鱼们也不只是满足吃宿主们的残羹剩饭。如果它们搭着“免费顺风车”到达了一个饵料丰富的海域时,它们会脱离下去,自己先去吃一些小鱼小虾之类的美食。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继续向另外海区游荡。因此,人们经常看到鮣鱼在近岸浅水中自由游动,在近岸和珊瑚礁周围,偶尔会误入河口的半咸水水域。

  三是免费周游世界。鮣鱼的吸盘会吸附于游泳能力强的大型鲨鱼或海兽肚皮上,有时吸附于船底,被带到世界各海洋去周游,并享受各地美食,因此,世界各地都有鮣鱼的分布。虽然,鮣鱼在海洋中的下水深度范围是20-50米,但通常其寄主在海洋中活动的深度也是它们活动的深度。

  鮣鱼什么时候开始寄生生活呢?

  多数海域的鮣鱼是春季和夏季繁殖,在地中海是秋季三个月内产卵。受精卵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以保护免受伤害和干燥。破壳的小鱼有一个大的卵黄囊,眼睛无色素,身体却已完全成熟的。小鱼一出生时就形成吸盘并逐渐完善,独自生活一年左右,可以长到长度达到约3厘米就会开始它的宿主过寄生生活了。

  鮣鱼有什么价值呢?

  鮣鱼是食用鱼,但目前由于它们依附宿主,没有具体的捕捞产量数据。但是除了食用,它们的经济价值更高的可制成中药、可成为观赏鱼。小鮣鱼吸附在大鱼身体上的特异生态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一些大型水族馆也把鮣鱼的寄生生活展示出来。

  除了经济价值之外,鮣鱼的科研价值也很值得关注。科研人员已经详细揭示鮣鱼唇圈组织形态结构,并受到鮣鱼的启发,设计了一款吸附力更强的含有竖直尼龙纤维的仿生吸盘。也有科学家报告称,他们开发的一款机器吸盘,这种机器吸盘在干旱的陆地上可以像在水里一样起作用,吸附力并不会明显减弱。

  鮣鱼所进化的寄生方式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应海洋中的生存环境,因而赋予这个家族强大生存能力。它们的生存之道不能让我们所借鉴,而它们的生生不息却可能成为人类“末日”的希望。它们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在不断被发现和开发利用,但希望人们能正确认识它、科学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它,让这条怪鱼永远安逸地生活在世界各大洋里。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策划:武玥彤 谢芸

【农业视角看流浪地球】海洋中的免费“旅行家”——鮣鱼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老茶馆档案里的时代与家国

  • 共融共享共发展——多彩贵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