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什么是“脑雾”?如何缓解?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什么是“脑雾”?如何缓解?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1-11 09:28

  近日有患者表示“阳康”后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甚至“感觉自己变傻了”“是不是出现了‘脑雾’?会持续多久?”“脑雾”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讨论。那么,什么是“脑雾”?如何缓解新冠后“脑雾”的症状呢?

  “脑雾”虽然被普遍使用,但它并不是一个特别专业的医学名词,而是一些认知问题的俗称。它称不上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恍惚和头脑不灵光等等。

什么是“脑雾”?如何缓解?

  “脑雾”伴随着新冠症状的出现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它并不是一个新的症状名词。“脑雾”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医生格奥尔格·格雷纳(Georg  Greiner)首次使用“理性之光的雾”或“意识的云雾”来描述一种带有谵妄表现的认知缺陷。“脑雾”作为一个术语,从此被用作描述认知迟缓的一种方式。20世纪90年代,它再次流行起来,用来描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状态。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共强表示,目前,尚无研究能够明确新冠和“脑雾”之间的因果性。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出,感染新冠带来的身心疲乏虚弱,也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脑雾”的症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侯正华博士表示,“脑雾”不是医学术语,是大家用来描述自己思维迟缓、模糊和不清晰时的感受的。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雾”症状感受。长期存在慢性压力、缺乏睡眠、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如慢性脱水、贫血、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偏头痛等),孕期或更年期荷尔蒙异常,饮食结构异常(如长期酗酒、吸烟、大量饮用咖啡)以及生酮饮食等导致的大脑缺乏能量供应,都有可能导致“脑雾”症状出现。

  如何缓解新冠后出现的“脑雾”症状?

  合理摄入一些膳食补充剂,例如-GPC(甘磷酸胆碱)。

  其次,良好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可以改善记忆力,及其他“脑雾”症状。

  感染前接种疫苗、增肌减脂,感染后及时抗病毒治疗,以及足量饮水、增加蛋白摄入、充分睡眠和休息,都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整理:刘雪洁

  综合:

  北京日报“‘脑雾’冲上热搜第一!阳康后‘感觉自己变傻了’?如何缓解?专家回应”

  山东省中医院康复科“一起来了解‘脑雾’”

  健康报“‘阳康’后出现‘脑雾’怎么办?”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