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2-20 16:06

  外来生物入侵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国内外贸易发展,不可避免地加剧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威胁和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21年4月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椰心叶甲便是入侵我国的600余种外来生物之一。

  认识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铁甲科(Hispida)潜甲亚科(Anisoderinae)。该虫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区等 21 个国家或地区。自20 世纪初,该虫成为太平洋岛屿棕榈科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椰心叶甲于2002年首次入侵我国海南,现已扩散至广东等地,对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椰子产业安全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1994 年,我国将椰心叶甲列为禁止入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2004 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其列为 19 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椰心叶甲一生经过 4 个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成虫身体扁平狭长,体长 8~10 mm, 宽 2 mm 左右,雄虫比雌虫略小,触角粗线状,呈黄褐色,头部红黑色,前胸背板黄褐色,呈方形,足红黄色,短而粗壮,腿节向端部明显膨大,鞘翅两侧基部平行,后渐宽,中后部最宽,末端稍平截。椰心叶甲成虫不活跃,飞翔力较差,可借助风力在短距离内扩散,主要是通过苗木的转移传播。

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幼虫及成虫(图片来自网络)

  椰心叶甲有什么危害?

  椰心叶甲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主要危害大王椰子、假槟榔、散尾葵、老人葵、油棕等 30 多种棕榈科植物。该虫具有繁殖快、破坏性强和监测、预防、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 120 粒左右,最多约200粒,且有在全球扩散蔓延的趋势。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棕榈科植物未展开的心叶表皮组织,被取食后的叶表留下与叶脉平行的狭长褐色条纹,心叶展开后呈现干枯的褐色坏死条斑或呈现失水青枯现象,新叶展开后为枯黄状,严重时使得叶片皱缩、卷曲,甚至枯萎。该虫害严重减弱了被害植株的生长能力,使之不耐干旱,易感病害,易受台风损害,使植株结果减少甚至绝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该虫仅在 1 棵椰子树上便可达几千头,1 年之内就可以让被害植株枯萎。

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被椰心叶甲危害的植株(图片来自网络)

  椰心叶甲防治策略

  化学防治:可对树心叶片喷施触杀性杀虫剂、树干注射杀虫剂或根部填埋内吸性杀虫剂、心叶处悬挂杀虫缓释粉剂等方法进行防治。常用化学药剂主要有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啶虫脒等。

  物理防治:针对面积小或疫树较少的疫点,将患病植株全部砍伐销毁,并对周围的棕榈科植物进行施药,也可剪除并烧毁带症心叶,降低虫口密度。

  生物防治:采用病原真菌或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病原真菌如绿僵菌,寄生性天敌包括椰心叶甲赤眼蜂、爪哇分索赤眼蜂、椰甲截脉姬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等。

  作者:田宝库(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令棕榈科植物“伤心”的椰心叶甲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