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7日,第七届“新理念 新模式”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研讨会(线上)开幕,聚焦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探讨新时代校外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来自全国百余家校外教育单位、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界代表参与会议。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介绍,“双新会”由中国儿童中心于2010年发起并主办,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6届,旨在立足当前国家政策与教育发展趋势,汇集全国校外兴趣小组活动教育的新理念、学习的新模式,为全国校外教育人才搭建共同创新、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他表示,“要注重培育儿童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校外教育学科建设,提升自身影响力。”
多方参与,提升儿童科学素养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朱立达说,儿童的整体科学素养关乎科技强国建设,大力提升儿童科学素养任重道远,需要从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培育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未来科普工作中,校外教育单位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鉴、形成合力,共同照亮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前路。
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水平与我国未来科技水平有着密切联系。本届双新会专门设置了科学教育分论坛,从科学素养培养的视角,探讨校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何通过阵地联合、理念创新、实践融合、融通开源、包容开放等多站位、多视角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解凯彬教授在《青少年科学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报告中表示,当前各地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存在着区域差异显著、普遍缺乏稳定而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等现状。他建议要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宣传、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技教育激励机制、深化协同机制,促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落实。
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围绕“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分享道,构建以兴趣为导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有层次的科学传播体,是数字化时代下场馆教育的新生态。
多维发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研讨会上,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文珍、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高书国等6位专家作主旨报告,解析新时代课程改革重点内容,研议“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改革的趋势,探讨如何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与价值。
除科学教育外,双新会还设置了红色教育、儿童美育、自然教育、场馆教育、学习方式等多个专题论坛,探讨未来校外教育的多元发展与协同育人。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表示,在儿童的教育中,逻辑思维、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创造文化,缺一不可。他提出教师要用“大观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桑国元教授在《国内外学习方式的发展与变革》中提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开展了很多思考和研究。如何为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议题。(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