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代“关云长”离去 心梗为何如此突然?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一代“关云长”离去 心梗为何如此突然?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2-11-22 19:28

  11月1日上午

  经西安话剧院确认

  演员陆树铭突发心梗去世

  享年66岁

  图源:中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微博

  1994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是陆树铭一生塑造过的最重要的形象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图源:中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微博

  陆树铭的扮相

  和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关云长

  相似度极高

  他就是观众和朋友心中的“关二爷”

  心梗为何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心梗?

  别以为年轻就不会心梗!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梗猝死事件提醒我们,心梗并非“老年病”,青壮年群体同样存在巨大风险。

  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中凌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离世,终年25岁

  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许海燕等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24125例患者分析数据显示:年轻(≤45岁)急性心梗患者占8.5%。而卫生部的数据也显示,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发病急、猝死率高已经成了青壮年心梗患者的显著特点。

  熬夜、高压力、情绪波动大、劳累过度、大量吸烟、饮酒等正成为年轻人心梗的重要诱因。

  秋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

  进入秋冬,由于人体受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缩,心率会适度加快,心脏工作负荷较前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的概率明显增高。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本身亦导致冠状动脉的直接痉挛。

  图源:“人物”公众号 健康的心脏和患病的心脏

  不仅如此

  寒冷还可使血小板更易于凝聚

  血液黏稠度增大

  血液浓缩,形成血栓

  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

  因此,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

  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冻”到心脏

  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中老年群体

  外出时要穿好衣服进行保暖

  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出现这些情况,警惕心梗先兆!

  心梗发作往往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些疼痛很是“异类”,往往容易被忽视,特殊部位对应特殊的“疼”法,如果出现需要警惕。

  1、压榨性疼痛高发部位:前心区

  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而且持续时间在20分钟以上仍然不能缓解,并且伴随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濒死感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心梗。

  2、钝痛高发部位:左肩、左腋下

  心脏病会导致左臂和左肩疼痛,有时候也会反射到右肩。

  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激烈疼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心梗。

  3、胀闷痛高发部位:胸骨后、颈部

  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如果是突然出现了胸骨后、颈部呈阵发性胀闷痛,并且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而且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部位,应警惕是急性心梗的发作。

  4、伴大汗或呕吐高发部位:后背

  有研究发现,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确,主要就是持续的胸痛和大汗等典型的症状;女性患者则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居多,胸痛和大汗相对少见,有时候“自己都说不清楚”。

  5、辛辣感高发部位:颈部、咽喉

  嗓子疼、咽喉部辛辣感也是心梗的一种非典型表现。咽喉和心脏的神经由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及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并扩散至咽部神经,往往表现为辛辣感。

  6、一走路就疼高发部位:下颌、牙齿

  少数情况下,心梗可以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痛,这种牙痛还跟运动相关,人在静止状态时并不痛,一走路、运动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还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肩膀痛、濒死感等等。

  如何预防心梗?

  想要远离心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突发心梗如何应对?

  当您和您身边的人出现心梗先兆时,切不可硬扛,强忍!立即平躺休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拨打120,呼叫急救车。即使家里有硝酸甘油等药物,但它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有效治疗。

  在服药后也应等待急救车的到来,切不可自行前往医院!急救车配备了经过严格训练的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能够迅速做出初步诊断,迅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最后提醒大家:抢救心梗这样突发的凶险疾病,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是先进的医疗技术,也不是多么有效的药品,而是从发病到医院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END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央视网、京医通

  整理:董小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