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火蚁:我个头很小,但是我危害很大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红火蚁:我个头很小,但是我危害很大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09 12:45

  随着全球化加剧,人类活动范围、联系方式的广泛化和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发。生物入侵已成为21世纪5大全球性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给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事关生物安全,受到各界关注。作为一种国际重大外来入侵生物,2004在中国广东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截至2021年3月,据农业农村部门监测,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435个县(市、区),发生632.1万亩。红火蚁虽然个头小,由于习性凶猛、繁殖力大、食性杂,在新入侵地易形成较高密度的种群等原因,红火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 100 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它们的入侵给我国造成了很大危害。

  如何识别红火蚁?

  红火蚁,属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原产于南美洲。它们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包括: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有翅型雌蚁体长8~10mm,棕黑色,头部细小,触角呈膝状,胸部发达。雄蚁体长7~8mm,体黑。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其中,2个腹柄结是红火蚁区分其他蚂蚁的最典型特征之一。

红火蚁:我个头很小,但是我危害很大

红火蚁(图片来自网络)

  红火蚁属群居地栖性昆虫,常出现在草坪、公园、田间草场、绿地、苗圃、竹林及家畜养殖场等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废旧物品(废纸、废旧电子产品等)、原木是携带红火蚁入侵我国的主要途径。一旦突破国界,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大范围传播,包括自身爬行、洪水扩散、自然迁飞,或者通过草皮、花卉苗木等携带传播。在新入侵地定殖后,种群可短时间内暴发,对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均可能造成严重威胁。

  红火蚁存在哪些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红火蚁对大田农作物存在极大危害,其主要以农作物的果实、种子、根系等作为食物来源,不仅会破坏植物根部,还会对庄稼和种子造成严重破坏。此外,它们可以毁坏园林植物种子,通过钻蛀根和茎杀死植物,环剥幼小苗木和橘柑的不同部位造成其他危害。

  对公共设施的危害:红火蚁喜欢在非绝缘的电器设备附近聚集,可能引起短路或干扰电闸的正常工作,对电信、供电及堤坝等设施造成破坏,也会对人工操作产生影响。人行道、公路和地基下面的空蚁丘会导致地面的下沉和损害。

  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红火蚁能够使用自身尾部的螫针叮蜇人,再把毒液注入到人的皮肤内,人体会出现水疱、红斑、痛痒等情况,情况严重时当水疱破裂也会面临细菌二次感染情况。红火蚁不仅叮蜇人,而且还叮蜇和伤害宠物、家畜,甚至野生动物,造成多种影响。

红火蚁:我个头很小,但是我危害很大

红火蚁对人体的危害(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有效防控红火蚁

  物理防治法:防控红火蚁的入侵,在于防早和防彻底,在其影响范围小、种群数量少的时候及时除治,发现一处铲除一处。

  毒饵法:根据红火蚁的发生特点,可以利用氟虫胺、氟虫腈等杀虫剂进行环状撒施方法。

  天敌捕食法:红火蚁的天敌之一就是黄蜻,黄蜻可以对红火蚁进行捕食,对其大范围扩张起到有效遏制

  微生物防治法:通过改良处理后的球孢白僵菌的ZGNKY-5型菌防治效果比较好,将其浓度控制在1108 moL/L标准后注射到红火蚁的蚁巢内,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红火蚁:我个头很小,但是我危害很大

红火蚁的防治(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已和动植物栖息地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共同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外来物种红火蚁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十分强大的破坏力可对公共安全及农林牧业造成重大威胁。红火蚁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关系到地区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

  作者:罗茗丹(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红火蚁:我个头很小,但是我危害很大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