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戒糖能让我们变美变年轻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戒糖能让我们变美变年轻吗?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2-11-06 19:47

  近日,“女子戒糖戒奶茶1年后变白变年轻”的新闻登上热搜,再次引发人们对戒糖的讨论。

  对比照片显示,戒糖前该女子脸部出油、有痘、较为粗糙,戒糖后面部白皙、皮肤发亮。

  该女子在分享中写道,不吃蛋糕、奶茶、饮料等添加糖加工过的食物,米饭、面食、水果等天然含糖的正常吃。

  不少人表示,戒糖是不可能戒掉的,即使戒糖也没见皮肤有什么变化。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戒糖吗?戒糖真的会让我们的皮肤变好吗?我们需要怎样科学戒糖?

  我们真的需要戒糖吗?

  首先正常的糖分摄入是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物质,我们没必要“谈糖色变”,一说起糖,就觉得是不健康的,要抗糖。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摄入能量,摄入糖分。

  当糖进入人体之后,身体会分泌出一种酶,促进糖和蛋白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对人体的免疫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喝可乐奶茶吃甜点,我们平常吃水果,吃大米饭,也在摄入糖分。所以我们是不需要戒糖的,也是无法戒掉糖的。

  我们需要的是控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相当于每天食用糖不超过50克。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中国食糖消费量突破155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大食糖进口国。相关研究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喝一瓶500ml的可乐,摄入52.5 克糖。

  来一杯秋天的奶茶(正常甜度),摄入36克糖。

  吃一块儿200克的蛋糕,摄入40克糖。

  再算上我们吃的红烧肉、鱼香肉丝等饭菜里的糖,过量摄入糖太容易了。

  而过量摄入糖会诱发脂肪肝、肥胖、增加患龋齿的风险。研究表明,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

  为了控糖,有些国家也在采取控糖措施,今年8月,新加坡卫生部宣布,从2023年底开始,将禁止糖分和反式脂肪较高的饮料进行广告宣传。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控糖,尤其需要减少游离糖的摄入。游离糖指的是添加糖(白砂糖、红糖、冰糖、果葡糖浆)和蜂蜜、糖浆、果汁中的糖,它们易被人体吸收,造成高血糖,引起血管病变。

  控糖会让我们的皮肤变好吗?

  当过多的糖分进入我们的人体时,身体中没有足够的酶帮助进行酶促糖化反应,那些多余的糖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生成对健康危害巨大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这种产物会对我们皮肤中的胶原蛋白造成破坏,加速皮肤的老化,具体表现为长皱纹、没有光泽、暗黄长斑等。

  这样看来,控糖对提升我们的皮肤状态还是有点用的。

  不过过分摄入糖分造成的糖化反应只是造成皮肤老化的原因之一,熬夜、晒伤、年龄增长等都会造成皮肤的老化。

  细看该女子的分享会发现,除了戒糖之外,她还早睡早起(晚上10点半关手机关灯,早上7点半起床)、坚持锻炼(无氧锻炼、游泳)。皮肤变好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控糖之外,保证良好的睡眠,做好清洁防晒也很重要。

  如何科学控糖?

  对于喜欢甜食的人来说,摄入糖分已经成了一种瘾。蛋糕、奶茶,这些食物中的糖分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兴奋。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适应了这种刺激,对吃糖获得满足感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为了得到之前的多巴胺刺激,需要吃越来越多的甜食,由此我们也就对糖上瘾了。

  戒瘾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戒掉对糖的瘾也是。

  以下有两个思路可以尝试:

  1、减少餐饮中的食糖用量。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糖的首要来源是烹调用的食糖。可以在做饭或外食时清淡饮食,从而减少糖的摄入。

  2、寻找添加糖的替代品。把奶茶、甜食换成水果等天然的糖,如果实在忍不住,也可以选择代糖食品来解解馋。

  最后,切记不要为了爱美抗糖而过度控糖。不科学地戒糖会带来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低血糖等问题。

  END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丁香医生、健康时报

  整理:党敏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