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09-23 18:22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1)蚜虫

  为害症状 蚜虫是一种青黄色的小虫,几乎为害所有花木。春夏之间,常密集在月季、石榴、夹竹桃、菊花等新梢或花苞上,用口器吸食液汁,造成嫩叶卷曲萎缩,严重时不仅影响生长、开花,还会使植株叶片卷曲、枯萎,并产生虫瘿,传播病毒病。当蚜虫吸食汁液的时候,会排出被称为蜜露的黏稠液体粘在叶面上,吸引蚂蚁的同时,易引起霉污病。蚜虫一年可发生20~30代,卵能越冬。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为害花卉 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月季、石榴、夹竹桃、菊花、香石竹、仙客来、木槿、紫荆、一品红、瓜叶菊等花卉。

  防治方法 少量发生可挤压,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也可用烟草水(50倍液)、肥皂水连续涂抹数次。药剂防治可用25%鱼藤精800~1000倍液、40%氯化乐果2000倍液、3%天然除虫菊酯1000倍液及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等喷洒,均能很好地杀灭蚜虫。

  (2)红蜘蛛

  为害症状 红蜘蛛体小,呈红色,肉眼很难看到。常常群集于花卉植物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为害植株,使叶片发生黄白色小斑,进而呈灰白色,以至叶片枯焦或脱落。一年可发生10余代,常在高温低湿的环境滋生。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为害花卉 分布广,食性杂,几乎所有的观赏植物如草本、木本、切花、盆花等均可能受其为害。常为害杜鹃花、月季、一串红、海棠、真柏、金橘、代代、仙人掌、龙柏等,其中杜鹃花、真柏受害最为严重。通常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如室内向阳的窗边等处)发生较多,繁殖也快。

  防治方法 清除盆内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少量发生时可摘除感染严重的叶片,用水冲洗叶片;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温度;经常向植株周围多喷水,增加空气湿度。药剂防治可用杀螨剂,如丁醚脲、阿维菌素、哒螨灵、灭扫利、双甲脒、三氯杀螨醇或氧化乐果100倍液在红蜘蛛发生初期交替叶面喷洒,隔周1次,连续喷2~3次。

  (3)蓟马

  为害症状 蓟马呈黑色或褐色,常见有花蓟马、烟蓟马、黄蓟马和西花蓟马等,为害严重时期为春、夏季节。蓟马常在嫩叶背、花器处锉吸汁液为害,使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被害叶卷曲、变黄、变脆、脱落。有时会使花瓣上出现灰白色或褐色斑点,或出现失色、变色等现象而影响开花质量。

  为害花卉 红掌、仙客来、玫瑰、康乃馨和洋桔梗等多种花卉。

  防治方法 由于蓟马对很多杀虫剂都能产生抗药性,所以生产中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防治。化学防治采用卉健、虱螨脲、卉健+功夫、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药剂5~7天交替轮换叶面喷雾。

  (4)介壳虫

  为害症状 种类很多,主要有粉介虫、红蜡介壳虫、吹绵介壳虫和褐圆介壳虫等,是室内观叶植物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尤其在木本观叶植物、针叶植物中更易发生。介壳虫主要群集寄生于植物的幼嫩茎叶上,用刺吸式口器插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造成的伤口极易感染病害,并能诱发煤烟病。介壳虫的繁殖力很强,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一年繁殖多代,所以在温度较高地区周年都能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少量发生时,通常用人工防治,即用刷子刷去虫体,再用水冲洗干净。药剂防治最好掌握在虫体表面蜡质介壳尚未形成的若虫孵化盛期进行,这样更容易杀死虫体,可提高防治效果。药剂可选用水胺硫磷1000倍液、20% 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等,隔周喷洒2~3次。

  (5)粉虱

  为害症状 分布较广,为害多种花卉,在温室或塑料大棚中的室内观叶植物多有发生,特别在干燥的环境中更易发生。虫体小、白色,成虫及幼虫的口器从叶背插入,吸取汁液,使叶片枯黄。造成的伤口极易发生褐腐病,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同时,在叶片上排泄蜜露而引发煤烟病。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防治方法 可用25%溴氰菊酯、20% 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及拟除虫菊等农药喷洒防治若虫、成虫和卵,一般每周1次,连续3~4次即可。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地上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