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驰:从捕蜻蜓到给国产大飞机造“翅膀”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张驰:从捕蜻蜓到给国产大飞机造“翅膀”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7-18 09:34

  张驰北京科协供图

  小时候,张驰爱在乡间小路上捉蜻蜓,观察它们在大风吹动、人类捕捉时如何保持稳定的飞行。在他眼中,飞机给予人类一双“翅膀”,赐予人类一种新的超能力。

  如今已是项目预研总师的张驰,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工作,从事研发中国的大飞机,飞行器总体设计等项目的研究,要成为那个造“翅膀”的人。今年6月,张驰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获得了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有媒体称他的成长关键词为“梦想的力量”。

  一架“纸飞机”,是他梦想的起点。要想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张驰在小时候摸索了一套方法,两侧纸张保持对称,纸片表面保持光滑,减少空气的阻力。

  “薄薄的一张纸,经过简单翻折,对准一个方向稍稍用力,也可以实现对天空与飞行最质朴的想象与期许。”张驰说。

  2011年,他选择回国加入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回来之前,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对他说:“我从心底里羡慕你。”他一听很疑惑。朋友解释因为中国可以建造自己的大飞机,而很多国家没有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足够支撑一个伟大的事业。受到激励,张驰进一步下定决心,“要回来参与我们中国自己的飞机事业。”

  在梦幻工作室,一架架名为“灵雀”的技术验证机从这里起飞。张驰和一群青年工程师开始了验证机的项目。他们在想,如何用无人机技术或者是航模技术完成飞机的起飞。如何用工程师的模拟测试工程代替飞行员的风险测试。

  最开始一间小办公室里,几个年轻人一下了班就拿着木头打磨器件。在一次实验中,他们对200多个部件展开切割和组装,作业了26个小时,完成了验证机“铁鸟”的调试。2013年11月18日,“灵雀”飞上了蓝天,在天空盘旋了5圈之后平稳落地。

  “灵雀”上天只是第一步,张驰的蓝图是让验证机探索出无人驾驶飞机的技术。他们大胆地采用了3D打印的方式,制造出一架完整飞机。但在当时,3D打印技术并不成熟,无法打印出大体积的飞机,在材料制作上出现了机身变形和重量不达标等问题。张驰带着团队思考如何优化验证机部件的分解,最终在3D打印机器里实现了生产。

  为了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强度,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局部试片来完成材料强度的检测,对结构做了更轻更优化的处理,搭建了不同于传统飞机的结构模型,提升了飞机的性能。2018年7月8日,中国第一架全3D打印的混合翼身融合验证机“灵雀D验证机”成功首飞,名为“信天翁”。

  正是由于“梦想的力量”,梦幻实验室20多架验证机“灵雀”诞生于此,完成了对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再到验证试飞等飞行任务;借助于虚拟飞行技术,他们可以让飞机在计算机系统里“飞”起来。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成长,让飞机从物理世界走向了数字世界。”张驰说。

  从小时候的捉蝴蝶、捕蜻蜓、放风筝,到现在成为中国商飞北研中心项目预研总师,张驰的梦想都与“飞”有关。

  在跟热爱航空的孩子们打交道时,张驰常会被小朋友们的表现惊讶到。例如遇到了航模挂到树上的情况,孩子们爬树的动作麻利,会拿起鱼竿去勾回来。他们在做科学实验时,竟然会遇到刚度、颤振、安定性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的提问,甚至会难倒这名航空科技工作者。但他常常乐此不疲。

  张驰的“飞机梦”也鼓励了更多年轻人。

  在2018年创始界的“2050大会”上,北师大二附中航模社的孩子制作的“纸飞机”,在会场飞行盘旋,引来观众的惊叹。张驰志愿担任这支航模社团队的航空专业顾问、校外指导教师。起初主办方担心安全,不允许飞行展示。在多方沟通之后,主办方让了步,“只要连续30圈试飞不出现问题,就允许展示飞行。”

  孩子们带着这架2.4米长的航模飞机,一点点地琢磨飞机内部的细节,调整飞机的重心和内部强度,试验飞机飞行之中遇到的转弯等问题,在试飞3000多次后,最终通过考核,并实现在云栖厅的展示飞行。那时埋下的这颗航空梦种子,如今也发芽了,有的孩子上大学时就选了和航空有关的专业。

  “青年要有梦想,不要忘记梦想是什么;要实干,踏踏实实去实现梦想;要有情怀,放弃逐利的思维。”张驰说。

  2017年,在飞往长沙的EU6667成都航空飞机上,张驰征求了航空公司的同意,带着108朵的玫瑰花,向喜出望外的女朋友求婚:“你愿意嫁给我吗?”这架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见证了他的梦想与爱情。他想向爱人和更多人证明:国产大飞机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地持续展开救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