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芒种到小暑,最宜拉动筋骨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从芒种到小暑,最宜拉动筋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6-21 10:11

  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芒种。芒种一称“忙种”,这节气得名于农时。芒,指的是麦子一类有芒刺的庄稼,成熟后挺着尖尖的芒刺等待收割。进入芒种,冬小麦进入了收割季节,收割完毕马上就是谷黍等农作物的播种期。农谚说:“过了芒种,不可抢种。过了芒种,不能强种。”许多地方播种都必须赶在芒种时节完成。这一收一种,让芒种成了农人最忙的节气。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考古学证明南方水稻人工栽培已有1.1万年以上的历史,北方的黍也有万年的种植史。围绕何时种、如何种、何时收、如何收,中国古人早都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积累了太多经验和知识。比如农谚说:“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一位当年下乡在江西的老知青告诉我,当年他们集体户几个青年学生不信邪,赶完芒种插秧后,特地在夏至第二天种了一小块地。到了秋天,这块地的稻子只有稻壳,里边没有米芯。这些来自农业生产的时间经验,被古代人逐步升华成为他们时间生活的知识宝库。这其中很多知识,在今天依旧对我们有指导意义。

  从芒种到夏至,再从夏至到小暑,这个区间,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二十四节气中,以大小而称的共有三对半,都和夏至与冬至这两个节点相关。这就是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剩下半个是小满。小满后面没有大满,有的就是芒种。一年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芒种和小暑拱卫着夏至,大雪和小寒拱卫着冬至,构成一年阴阳变化的两极。在古代时间文化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两极。夏天,是生长之季。古人释“夏”为“假”,即“大”的意思,代表着恣意的膨胀、伸张和成长。夏天这个生长之季,也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在古人的知识世界里,也是人拉动筋骨最好的日子。

  《黄帝内经·素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古代中国人非常看重人在世界的地位,认为人得到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因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则而长。所以人的生命和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密切相连。他们把春夏秋冬四时看成是“天地之大法”,并认为人的生活安排应采用顺应的态度。顺应四时正气,才可以趋利避害,休养生息。用《黄帝内经·素问》的话说,阴阳四时是“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沿着这个思路,人们不仅需要顺从一年阴阳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按照四季的变化安排生活以趋利避害,衣食住行还要应时,也要进行与季节最相应的活动。这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在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中,夏天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生长”。

  早年跟师傅练太极拳的时候,每次打拳前师傅一定先带着大家舒臂压腿、拧身抻腰,一顿操作。他总说的一句口头禅是“筋长一寸,命长十年”。后来我才知道,筋对人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人按照五行分类法把人的身体分成五体,即筋、脉、肉、皮、骨。五体之中,筋的作用非常重要。古人把运动看成生命活力的源头,讲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而筋附于骨,连接着关节、络缀着形体,在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古人看来,筋可以决生死、束骨骼、关性事、主衰老,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五月溽热,人身体的筋络各部分实际上也处在膨胀、伸张的节律之中。春夏为阳,而夏为盛阳之所在。从芒种到小暑,这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人身体里的筋络软组织也处在胀伸阶段,因此是最适宜拉动筋骨的日子。

  牵一筋,动全身。如何拉筋,实际上也是一门学问。夏至前后,常有武术老师带着绳索,在树边或立柱边帮助学生捆脚。师傅会先捆拉起一只单脚,过一段时间后,再捆拉另一只脚。这样的捆拉效果很好,但不论是捆腿脚的手法还是拉抻时间的长短把握,都需要成熟的经验,所以一定要有专门的老师在现场指导。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也不难找到抻拉筋骨的手段。上网搜视频,八段锦、五禽戏等围绕伸筋拔骨的功法很多,都是千锤百炼留下来的养生套路。实在觉得这些套路还是太难,回忆着做一下我们上学时的广播体操也可以。因为八节体操里也有好多动作是拉筋养筋的。最根本的要点,是抓住五月日照时间最长这段宝贵的日子,舒展开自己的筋骨。

  此前,浙江省图书馆新发现了传言出自达摩老祖的《易筋经》清抄本。据杭州师范大学周伟良老师的文章介绍,这个清抄本《易筋经》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为前代的抄本中所无:“且夫精、气、神,无形物也;筋、骨、肉,有形身也。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要而言之,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有形身体的筋、骨、肉的状态与我们生命中无形的精、气、神是直接联系的,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相辅相成。毕竟人只有有个健康的身体,气盈力健,骨劲膜坚,才可能精力充沛,去做成那些我们想做的大事。

  (刘晓峰 作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年前6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同比增长76.9%

  • 贵州榕江:送别抗洪抢险救援队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