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90后开始“脱发”?摆脱焦虑首选改变生活习惯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90后开始“脱发”?摆脱焦虑首选改变生活习惯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6-21 10:04

  90后作为相对年轻的群体,苦头发问题却已久矣。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受脱发问题困扰的人约有2亿,发病率高且日趋严重,每年以15%至18%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未达30岁的90后脱发比例已经高达36.1%,甚至有超五成的大学生表示已经开始脱发。

  作为相对年轻的群体又有多少有头发问题?头发真的影响颜值吗?为了拯救头发,挽回颜值,大家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超八成人

  很在意自己脱发或少发问题

  来自调研机构发布的《2022年国民头发调研报告》显示,在最困扰的秀发问题中,头屑多、头发油腻、脱发为主要的秀发困扰,其次是头痒、发丝分叉、发丝干枯等;相较于男性,女性更有脱发困扰。

  为了护发采取的措施中,洗发水成了首当其冲的产品,一举胜出,其次是护发素;然而在每年的护发费用上,超过六成的花费在500元以上,其中以500至2000元为主。

  通过调研发现,82.1%的人对自己现在的头发状态(脱发或少发)是非常在意的,其中59.3%的用户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女性中,因在意头发问题已经采取相应措施的比例为48.1%,而男性中采取措施的比例相对更高,达62.6%。

  自我观察为发量焦虑来源

  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发量变少、变细、变稀、变软是人们产生发量困扰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洗头梳头时看到大把掉发;但男性与女性产生发量危机的原因大同小异。其中,女性更倾向于通过自身观察发现发量问题而产生焦虑,而男性用户更容易在外界的刺激下(网络上对于脱发的调侃)产生发量焦虑。

  人们脱发严重程度分布情况中,仅4.2%有严重脱发,而日常掉发,偶尔有脱发迹象的占比51.3%;男性更多是日常掉发,偶尔有脱发迹象,占比58.1%;女性更多是轻微脱发,中分处开始稀疏,占比47.4%。

  在脱发区域分布中,男性女性都普遍认为前额发际线是最主要的脱发区域;其次,男性认为头顶也是最容易脱发的一个区域,女性则因“发缝一际白”而心生烦恼。

  在脱发、发量稀少带来的不安中,男性女性都普遍认为容易显老是最主要的不安;其次,男性认为头发问题在找对象的时候更容易受挫,女性则认为头发更容易影响自己追求时髦。

  在对另一半秃头的测试中,绝大多数男性女性都并不愿意接受自己另一半光头或秃头;女性对于光头的好感度反而高于头秃,是因为彰显个性,又干净又省洗发水,不用护发打理?

  改变生活习惯

  成为拯救第一选择

  通过自我诊断的脱发原因中,自我原因是导致脱发的主要原因;过度熬夜是人们认为的脱发主要杀手,占比58.9%;55.6%的人脱发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还有35.9%是拿头发换钱,完全是因为工作学习用脑过度。

  在拯救头发方法中,58.6%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54.3%调节自我情绪,学会自我解压;还有四成以上的开始花钱买安慰,购买养发、防脱型、生发产品等;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人为了颜值、提升自信,选择植发、戴假发,更有小部分人直接佛系躺平,不采取任何措施。

  在头发造型选择中,人们心揣换颜的憧憬走进理发店,想通过造型改变颜值,增加发量既视感;女性更倾向黑长直、大波浪卷发、丸子头,男性更倾向寸头、刘海中分、锡纸烫。

  在心中完美头发的选择中,男性女性对完美头发也是各有不同,男性更希望自己的头发乌黑、浓密;女性则更希望自己的头发柔顺、乌黑,有光泽。

  (记者 陈斯)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丨澳门:盛装以待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2024-12-16 1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2024-12-16 09:54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12-16 09:52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12-16 09:51
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
2024-12-16 09:50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