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鲸”险救援21小时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4-22 09:45

  4月20日清晨5点30分,晨曦初露的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南韭山海域,一抹巨大的黑色身形在海水中自由游弋。在经历了21个小时的“鲸”险救援后,一条搁浅的成年雄性抹香鲸重归大海。上亿网友通过视频直播看到了这个“鲸”彩故事的结局——它在水中甩动尾鳍,逐渐恢复身体平衡,并开始呼气喷出水柱,最后消失在海面。

  4月19日早上8点,浙象渔03200船的船老大老杨发现距离岸边800多米的地方有一头鲸鱼,背部已露出水面快要搁浅了。近年来,象山海域偶有误捕或搁浅的海洋野生动物,老杨马上拨打渔政电话求助,并试图用渔船驱赶鲸鱼往深海游。之后,几艘赶来的渔船一起,试图合力将鲸鱼顶回或拽回深海区,均告失败。

  经现场工作人员判定和测量,这头鲸鱼属于抹香鲸,长约20米,重约70吨。抹香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生活在海洋的深水区。当天上午10点07分开始退潮,抹香鲸的身体逐渐暴露在空气中,脱离海水浮力后,庞大的自重挤压会对内脏造成伤害,也可能导致衰竭窒息。海水退潮后,鲸鱼深陷滩涂淤泥中,身上由于缺乏水分,表皮已部分脱落。鲸鱼伤痕明显,呼吸急促,尾部破损严重。

  救援人员徒步穿过滩涂,每走一步都会深深陷入滩涂淤泥中,800米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用来打水的机动泵等救援装备太重,根本没有办法抬进去。所有的救援人员只能用水桶打水,再往鲸鱼身上泼水,为其保湿降温,他们还为鲸鱼搭设了一个围挡蓄水。

  浙江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动物专家周佳俊是在发现鲸鱼搁浅9个小时后赶到现场的,当时鲸鱼状态很不好,原本应该在体内的生殖器已经脱垂,口已张大,这些都是鲸鱼濒临死亡阶段的表现。当天下午4点多,潮水退到了最低位,整头抹香鲸露出水面,以左面朝上的姿势侧陷在泥涂上。虽然中止救援,但为抹香鲸争取生存时间的努力没有停下来。大家不断给它泼水,降低体温,保持体表湿润。在渔业专家提醒下,还特别小心地避开抹香鲸鼻孔、眼睛等敏感部位。宁波海洋世界的兽医王致远给抹香鲸进行输液抗炎。所有人都在等待第二次营救的时刻:下一次涨潮时。

  通过现场环境、鲸鱼状态等因素的综合研判,大家都倾向采用拖曳的方案:在鲸鱼尾巴上打上固定绳索,利用船动力把鲸鱼慢慢拖曳回深海。晚上9点多,7艘救援船只到位,潮水也涨了起来,人们开始又一次救援。

  参与救援的好几个人,事后都向媒体描述,他们感觉到鲸鱼真的可能有理解人类的智商——因为在最艰难的滩涂拖曳过程中,抹香鲸非常配合,一动不动,进入海水区域、救援船停下后,它才开始在水中甩动尾鳍。救援船上消防员骆承甚至觉得,鲸鱼对船上的人们做出了翘起脑袋的回应。

  象山近岸存在船只繁忙的航路,当地渔政部门建议到20海里的外海区进行放生。在7艘救援船只的护送下,鲸鱼终于离开了可能再次困住它的浅海区域,回到属于它的“领地”。

  大型鲸类搁浅救助难,这在世界上早有共识。它庞大的身躯难以有效移动,甚至贸然接近,都可能对人造成危险。人类有记录的大型鲸类搁浅救援里,这样成功的案例也是极其罕见的。“鲸”心动魄的救援背后,是当地政府和民众不遗余力的努力。

  新华社以英、日、法等9种外文向世界播发,被法新社等各国媒体广泛转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Twitter社交平台上推出相关帖文。

  “这次救援创下了我们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单条视频达到2.1亿次阅读,相关视频总阅读量超过5亿次。”全程直播救援工作的美丽浙江短视频账号负责人介绍,这个浙江本地的短视频账号以“专注浙江正能量”为定位,救援抹香鲸的相关视频带来增粉40万。

  在各视频平台留言的粉丝中,许多人表明自己身在上海。专栏作家宋金波发表评论说: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命运孰轻孰重,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优先级别排序题——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即使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也不应该黯淡,哪怕是发生在不相及的远方。正因为有共情能力,人类与人类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团结才变得更有可能,人类才有充足的底气去应对病毒的威胁和挑战。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些处于隔离状态的民众,这种网上的“参与救援”,无疑还有宝贵的心理疗愈作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在疫情时期对鲸鱼的关注,尤显可贵。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北纬30度海岸线上的浙江小城象山,用堪称“鲸”彩的故事,展示了小城大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