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鲸”险救援21小时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4-22 09:45

  4月20日清晨5点30分,晨曦初露的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南韭山海域,一抹巨大的黑色身形在海水中自由游弋。在经历了21个小时的“鲸”险救援后,一条搁浅的成年雄性抹香鲸重归大海。上亿网友通过视频直播看到了这个“鲸”彩故事的结局——它在水中甩动尾鳍,逐渐恢复身体平衡,并开始呼气喷出水柱,最后消失在海面。

  4月19日早上8点,浙象渔03200船的船老大老杨发现距离岸边800多米的地方有一头鲸鱼,背部已露出水面快要搁浅了。近年来,象山海域偶有误捕或搁浅的海洋野生动物,老杨马上拨打渔政电话求助,并试图用渔船驱赶鲸鱼往深海游。之后,几艘赶来的渔船一起,试图合力将鲸鱼顶回或拽回深海区,均告失败。

  经现场工作人员判定和测量,这头鲸鱼属于抹香鲸,长约20米,重约70吨。抹香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生活在海洋的深水区。当天上午10点07分开始退潮,抹香鲸的身体逐渐暴露在空气中,脱离海水浮力后,庞大的自重挤压会对内脏造成伤害,也可能导致衰竭窒息。海水退潮后,鲸鱼深陷滩涂淤泥中,身上由于缺乏水分,表皮已部分脱落。鲸鱼伤痕明显,呼吸急促,尾部破损严重。

  救援人员徒步穿过滩涂,每走一步都会深深陷入滩涂淤泥中,800米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用来打水的机动泵等救援装备太重,根本没有办法抬进去。所有的救援人员只能用水桶打水,再往鲸鱼身上泼水,为其保湿降温,他们还为鲸鱼搭设了一个围挡蓄水。

  浙江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动物专家周佳俊是在发现鲸鱼搁浅9个小时后赶到现场的,当时鲸鱼状态很不好,原本应该在体内的生殖器已经脱垂,口已张大,这些都是鲸鱼濒临死亡阶段的表现。当天下午4点多,潮水退到了最低位,整头抹香鲸露出水面,以左面朝上的姿势侧陷在泥涂上。虽然中止救援,但为抹香鲸争取生存时间的努力没有停下来。大家不断给它泼水,降低体温,保持体表湿润。在渔业专家提醒下,还特别小心地避开抹香鲸鼻孔、眼睛等敏感部位。宁波海洋世界的兽医王致远给抹香鲸进行输液抗炎。所有人都在等待第二次营救的时刻:下一次涨潮时。

  通过现场环境、鲸鱼状态等因素的综合研判,大家都倾向采用拖曳的方案:在鲸鱼尾巴上打上固定绳索,利用船动力把鲸鱼慢慢拖曳回深海。晚上9点多,7艘救援船只到位,潮水也涨了起来,人们开始又一次救援。

  参与救援的好几个人,事后都向媒体描述,他们感觉到鲸鱼真的可能有理解人类的智商——因为在最艰难的滩涂拖曳过程中,抹香鲸非常配合,一动不动,进入海水区域、救援船停下后,它才开始在水中甩动尾鳍。救援船上消防员骆承甚至觉得,鲸鱼对船上的人们做出了翘起脑袋的回应。

  象山近岸存在船只繁忙的航路,当地渔政部门建议到20海里的外海区进行放生。在7艘救援船只的护送下,鲸鱼终于离开了可能再次困住它的浅海区域,回到属于它的“领地”。

  大型鲸类搁浅救助难,这在世界上早有共识。它庞大的身躯难以有效移动,甚至贸然接近,都可能对人造成危险。人类有记录的大型鲸类搁浅救援里,这样成功的案例也是极其罕见的。“鲸”心动魄的救援背后,是当地政府和民众不遗余力的努力。

  新华社以英、日、法等9种外文向世界播发,被法新社等各国媒体广泛转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Twitter社交平台上推出相关帖文。

  “这次救援创下了我们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单条视频达到2.1亿次阅读,相关视频总阅读量超过5亿次。”全程直播救援工作的美丽浙江短视频账号负责人介绍,这个浙江本地的短视频账号以“专注浙江正能量”为定位,救援抹香鲸的相关视频带来增粉40万。

  在各视频平台留言的粉丝中,许多人表明自己身在上海。专栏作家宋金波发表评论说: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命运孰轻孰重,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优先级别排序题——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即使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也不应该黯淡,哪怕是发生在不相及的远方。正因为有共情能力,人类与人类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团结才变得更有可能,人类才有充足的底气去应对病毒的威胁和挑战。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些处于隔离状态的民众,这种网上的“参与救援”,无疑还有宝贵的心理疗愈作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在疫情时期对鲸鱼的关注,尤显可贵。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北纬30度海岸线上的浙江小城象山,用堪称“鲸”彩的故事,展示了小城大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 文博会:“美丽工坊”人气旺 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