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汤钊猷:因为入党,我立志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汤钊猷:因为入党,我立志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来源:2022-04-08 09:39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

  “入党是我一生的重大转折,因为入党,我立志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立志努力工作,为国争光,认定了这一生要救死扶伤、攻坚克难。”

  ——汤钊猷

  从医执教七十载,汤钊猷院士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1930年,汤钊猷出生于广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那时起,他便坚定了听从父亲要他当医生的想法。1949年上海解放,19岁的汤钊猷考入了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他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新中国,他是不可能有学习医学的机会的。他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一名好医生”。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汤钊猷:因为入党,我立志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汤钊猷近照(2009)

  1959年3月,汤钊猷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明白,“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要用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此前,汤钊猷从事血管外科长达10年。只因国家需要,他便“改行”搞肝癌临床与研究。初涉肝癌领域,这还是一条少人问津的荒芜之路,路的两旁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们。那时起,汤钊猷的“初心”就是两个字——救命。

  当时,人类对肝癌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不治之症”“癌王”是人们对肝癌的定义。汤钊猷一头扎进肝癌临床研究,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领导解决了肝癌早诊早治的关键问题,使肝癌由“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尤其是他提出的“亚临床肝癌”概念,被国际肝病学奠基人汉斯·波珀(Hans Popper)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他也因此于1979年荣获美国癌症研究所“早诊早治”金牌奖,此后他成为第15届、16届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议主席。20年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还在索要由他建立的肝癌转移数据模型。

  50余年的时光,他终于看见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从5年延长到10年、20年、40年,大量患者存活至今。他还作为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吴阶平医学奖和陈嘉庚科学奖(生命科学奖)等奖项。此外,他心系群众,致力于癌症防治的科普推广,撰写了《肝癌漫话》等科普读物;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辍,将癌症防控与周易、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突显了中国特色与文化自信。

  作为医学教育家,汤钊猷在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方面均有论述。作为全国重点学科肿瘤学的学科带头人,他争取到数千万元的基金,使研究所的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对身处新时代医学路上的“追梦人”,汤钊猷送给他们两句话:“严谨进取、放眼世界、锲而不舍、振兴中华”“需求出发、中国特色、和谐包容”,并强调,一切临床研究务必由“从SCI出发”转为“从需求出发”。

  时代变迁,初心不变。在汤钊猷眼中,“对我们医生而言,提高患者的疗效就是硬道理。所以,我们做任何研究一定要使病人受益,一定记住不能只为论文而研究。”

  回望与肝癌搏击的大半生,汤钊猷说:“入党是我一生的重大转折,因为入党,我立志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立志努力工作,为国争光,认定了这一生要救死扶伤,攻坚克难。”

  如今,这位站在医学巅峰的老共产党员心中仍有牵挂。我们依旧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我们的医学如何惠及14亿人口?在重大疾病面前,在巨额医药费面前,有多少家庭能从容面对?这就需要我们要拿出既高精尖新又多快好省的治疗办法。汤钊猷提醒后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病人的道路上,要星夜兼程,须臾不得松懈。

  院士小传:

  汤钊猷(1930— ),肿瘤外科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美国和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曾两次担任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议主席。早年从事肝癌早诊早治研究,大幅提高疗效,撰写的《亚临床肝癌》(英文版)被国际肝病学奠基人汉斯•波珀(Hans Popper)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近年从事肝癌转移方面的研究,建成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美国癌症研究所“早诊早治”金牌奖,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扫码进入《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题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

  • “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主体亮相天安门广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金秋时节,之江大地热情涌动。浓郁的亚运氛围中,“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9月8日起隆重举办。
2023-09-21 10:29
日前,《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揭示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的论文,这项研究或将以全新角度推动锂硫电池发展
2023-09-21 10:27
SKA中频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需要满足高电磁屏蔽指标,才能实现高灵敏度观测。 SKA中频天线的背架是空间网架结构,采用螺栓球与拉杆螺连的方式安装。
2023-09-21 10:26
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海信创新研发中心,探索我国激光显示领域的“软实力”和“硬科技”,感受显示领域的“未来之光”。
2023-09-20 15:00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迹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踏入群星。
2023-09-20 04: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