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烟煤让负极材料更“锂”想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无烟煤让负极材料更“锂”想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3-21 10:12

无烟煤让负极材料更“锂”想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负极材料二次造粒。课题组供图

  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拥有快速充电、续航给力两大超能力?负极材料被认为是“赋能”的关键。

  如果把动力电池比作蓄水池,那么,“锂”想的负极材料就能容纳更多的锂离子,让水池更深。正因如此,2021年我国仅负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就达到159.1亿元。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课题组早已将目光锁定在负极材料上。不同于国内外使用针状焦系、石油焦系制造负极材料的传统方法,该课题组独辟蹊径,使用无烟煤制造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并完成煤基快充负极材料的成套技术研发,不久前建成了国内首条吨级试验示范线。

  “这是一条没有人走的路,第一步就花了我们5年时间。”709课题组组长陈成猛说。

  快充快放看负极

  锂电池是动力电池界的绝对主角。它拥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组成部分。国内外科学家都在围绕这四大组成部分开展科学研究。

  目前,正极材料体系主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多种技术路线,负极材料则相对单一,虽然技术路线众多,但人造石墨技术仍是主流技术。

  实际上,锂电池最为人诟病的充电慢、续航差等问题,与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都有关系,而负极材料是其主要因素,更需要突破,潜力也更大。

  传统的人造石墨算是第二代商业化负极材料,它是石油焦或针状焦经过包覆造粒、碳化及石墨化加工等一系列工艺制造而成。相较于第一代天然石墨等材料,人造石墨循环性能好、高低温性能优、安全性高且工艺成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不过,技术路线越成熟,前路就越狭窄。目前,行业头部公司的负极材料各项指标已逼近理论极限,未来的提升空间十分有限。由于针状焦、石油焦制成的人造石墨自身的局限,锂电池厂商正在研发第三代技术。

  2016年,709课题组在省内资金的支持下,尝试探索无烟煤制造人造球形石墨的技术路线,历经5年时间,掌握了煤基人造石墨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化经验,为煤基负极材料快速开发和应用于锂电池打下了基础。

  如今,这项科技成果已具备了从实验室走进工业示范线的必要条件。传统的针状焦、石油焦系负极材料理论容量为372毫安小时每克(mAh/g),而709课题组研发的煤基快充负极材料可以超出这一理论值,独特的结构让锂电池快充快放变成现实。

  层间距“广纳宾客”

  充电过程就如汽车驶入高速公路的“隧道”。如果锂离子在传统人造石墨这条旧高速上行驶,由于其层间距小,很容易在“隧道”口形成拥堵。而锂离子堆积过多,就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严重影响离子的行驶速度,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而要想实现快充,锂电池就要抗得住大电流。充电时,离子要通过隔膜快速到达负极材料表面,并进一步嵌入内部。

  “传统人造石墨原料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分子会重新排列组合,微晶层间距会缩小;煤基人造石墨质地偏硬,具有微孔、微晶层间距适宜等特点,这是无烟煤天然的优势。这样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而不会引起结构显著膨胀,具有很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材料表面的中孔和贯穿孔就像扩张的‘隧道’,不会让锂离子拥堵,因此加快了充放电的过程。”709课题组研究员孙国华介绍。

  不仅是嵌入速度有所提升,负极材料的容量也有了扩充。“传统的针状焦、石油焦系人造石墨就像一本书,规则的石墨就像纸张,中间可以嵌入一层锂离子;而煤基人造石墨就像零散的纸张,每一片纸张可以双面嵌入锂离子,不同纸张之间的孔隙也可以存储锂离子,因而容量更大。”孙国华形象地描述了煤基人造石墨的结构。

  经过评测,709课题组研制的煤基快充负极材料初始存储容量突破了372 mAh/g的理论比容量,还可满足在5C(C 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大小的比率)条件下快速充电。首次比容量可达365~375mAh/g,比市面快充产品提升5%~10%;在同等的大倍率下容量保留率比市售产品提升10%~20%;可使充电时间缩短至20分钟以内,不足3000元/吨的无烟煤摇身一变,身价涨了20余倍。

  工程化之路并非易事

  由于煤炭成分复杂多变,由复杂的有机质和120多种矿物质组成,因此所有的煤基新材料面临的首要工程问题就是原材料的提纯——掌握高效低成本除灰除杂技术。

  传统的煤炭洗选技术只需要把灰分控制在8~11重量百分比(wt%)。煤基快充负极材料需要将灰分指标控制在极低的水平,这其中的固液分离、高效脱灰技术等没有先例可循。

  原料不纯就没有研究的基础,原料不过关还会导致材料品质难控制、设备寿命缩短,甚至“蹿火炸炉”等安全事故。陈成猛带领团队常驻母校中国矿业大学开展实验研究,经过长达半年的技术攻关取得了突破,经过极限粉碎至微米级甚至能够得到灰分小于2wt%的煤。

  另一项关键技术就是煤炭石墨化,需要在3000℃的高温下对煤炭进行热处理,并且50~100小时不间断运行。在此期间,团队成员收集了山西、云南、河南、北京等地20种无烟煤,反复试验上百次,最终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

  相比其他领域10~20年才能形成一条扎实的技术路线,709课题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突破,主要依托于三大优势——扎实的基础理论、工程化经验、完整的创新链。

  据介绍,709课题组多年来将研究方向集中布局在生物质基、煤基、高分子基先进炭材料上,对电容炭、石墨烯和人造石墨三个方向均有深入研究。前两个方向起步早、经验多,在炭材料热处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课题组从针状焦系、石油焦系的人造石墨生产工艺中得到了不少借鉴,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

  依托于以往的中试项目,709课题组组建了一支工程化水平较高的工程师队伍,学科种类齐全、执行力强。科学家一边在基础研究方向探索,一边带领工程师协调解决工艺技术难题,最后把整套技术成功在生产线上放大。

  “这种组织能力是我们课题组的强项,也是很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痛点。”709课题组成员、碳基新材料技术负责人李晓明表示。

  跑上游、跑下游,进企业、进展会……即便煤基人造石墨在性能上有着不俗的优势,但作为切入新市场的外来“物种”,获得市场青睐并非易事。

  按照709课题组以往的经验,一个自己眼中成熟的材料拿到客户眼前,无论介绍得如何天花乱坠,也很难打动人。对此,709课题组开发了一套独特的应对策略。

  “负极材料还是要放在锂电池身上才能展现优势,我们购买了正极材料、隔膜自制了锂电池,无论是调试还是试验,第一手数据总能迅速掌握,客户的认可度也很高,而且我们还在自制隔膜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李晓明介绍,“课题组的科学家们花费大量精力,频繁与锂电池及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保持密切接触,了解最前沿的下游需求,针对性地改进指标。”

  随着锂电池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行业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极快,行业龙头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布局下一代负极材料,709课题组也把产业化提上了日程。

  “探索研究煤炭原料化、材料化低碳发展路径符合国家的布局,希望通过新一代的负极材料技术,给电动汽车产业更大的信心。”陈成猛表示。(见习记者 李清波)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