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你用过消费券吗?如果用过,那么恭喜你,你也是参与过百亿级项目的人了!
2020年,中国政府公布、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以帮助市场主体渡过贸易战和疫情影响的难关。在这些财政政策中,参与人数最多,最受好评,也也最为出名的,大概就是“数字消费券”了。
这一年半以来,你用过消费券吗?你觉得消费券有用吗?近200亿规模的项目是否有你的功劳?你都用它买了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全民参与的百亿项目”吧!
图 | 环球网
消费券发放的政策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抗击疫情,各地不得不采取不同范围的“隔离”“封城”等政策,一时间居民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停摆的行业越来越多。本来就爱存钱的中国人更加意识到了储蓄的重要性,一直坚持花“未来钱”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也开始大幅度提高储蓄金额。市场流动资金开始大幅减少,市场主体活力也显著降低,结果就是对就业和市场稳定产生了巨大压力。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工作就越不敢花钱,越不敢花钱也就越没有市场越没有工作。
要解决这个恶性循环,关键在于保障消费的稳定甚至增长,让市场的钱重新流动起来。为此,国家开始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例如减税降费、金融贷款支持、财政资金直达、就业补贴、消费券、地摊文化、夜经济等等。
这其中,消费券因为直击普通人“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消费心理,成功释放了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又因为消费券的灵活多变,针对性强等特点,成功对受影响大的市场主体实现了精准扶持,同时也带动了与之关联的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迅速回升,达成了经济复苏的目的。
保障消费的稳定甚至增长对于疫情后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 Pixabay
消费券的时代发展
不过,消费券并非首创于2020年,这项措施由来已久,也争议不断。比如日本曾经在经济下滑时向居民发放过消费券,短期效果良好,可一旦不发券,消费又很快降了下来了,留下来的只有岌岌可危的地方财政。因此有人认为消费券对经济的长期刺激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人认为消费券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2020年5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和蚂蚁金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一份以杭州地区为样本的消费券研究报告。从这次报告上来看,杭州发放的这波消费券不但将短期消费拉上去了,之后也没回落。后续其它地区消费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疫情前的杭州湖滨银泰购物中心丨Wikimedia Commons, Simon Wade / CC BY-SA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消费券的持续效果作了明确肯定,之后全国首个数字消费券团体标准《数字消费券服务规范》应运而生。数字消费券逐步由短期的措施,升级成为一项有效的、长期的经济政策。
为什么不直接发现金?
在普通人在忙着抢消费券时,很多网友发现,有些国家竟然开始直接发现金。二者一对比,手里的消费券似乎瞬间就“不香了”。的确,对比现金补贴表面上的“白得”,消费券则更像“倒贴”,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首先国情不同,我们这里以中美为例:中国人爱存钱,2018年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6.8%,但美国居民储蓄率仅为7.6%。也就是说,美国居民手头很缺钱,收到现金后不得不去消费以保证基本生活需求。但是对于中国居民而言,我们除了因为缺钱而不消费,更会因为害怕缺钱而不消费,所以收到现金后的中国居民,很有可能会直接存进银行而非消费。因此,在美国,发放现金对刺激消费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在中国,这招大概行不通。
其次,可控性不同。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形势,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定行业发放消费券,进行精准支持,促进行业恢复。但政府无法控制现金补贴的流向,这些钱很有可能会大量流入股市、房地产等资本市场。
消费券有助于个地方政府定向支持特定的行业 | Pixabay
因此,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住就业率,我们能少失业或者好找工作,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收入。而现金补贴,则更像是在无法挽回就业率情况下的挽尊之举。
站在宏观角度而言,领现金其实并非“白得”,而是在消耗你的未来;消费券也并非“倒贴”,而是在保障我们的未来。了解这点之后,你还羡慕现金补贴吗?
为什么发放消费券还要讲“条件”?
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有些地区会选择就某一群体或某一行业进行针对性发放,有些则在发放消费券时设置各项抢券条件,比如零点抢,限时抢,预约抢,甚至“摇号中签”抢。
那么既然是促进消费,痛痛快快地发多好,难道不是拿到的人越多越有利于消费回升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使用消费券虽然需要我们花钱,但是优惠的金额却是国家在补贴。因此,根据各地财政的情况,消费券的总量就会有所差别,在客观上难以覆盖所有人。
其次,消费券需要物尽其用。对于高收入群里而言,有无消费券对其消费的影响不大,而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而言,则更需要消费券来刺激消费。因此,设置相对复杂的领取流程,可以让不在意少量优惠的人群不领券,而让更多的券流入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中。
最后,“沉没成本谬误”效应导致人们在行动时不仅仅会看决策带来的好处,还会考虑过去的投入。一般情况而言,投入越大,越难放弃。套到消费券上,就是“我凭本事领的券,当然也得凭本事花掉”。反之,在不付出的情况下领到的消费券,不光引不起人们的重视,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样的负面印象。
如果你得到了消费券,你会怎么使用?| Pixabay
消费券的实施效果怎么样?
作为“四两拨千斤”的财政手段,数字消费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全国累计220多个城市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发放数字的消费券高达190亿元,平均拉动效应约8倍,即价值1元的消费券平均可带动8元的居民消费,同时,消费券额度越高,拉动效应越明显。
此外,消费券可以显著的促进商户的交易金额增长,尤其对小规模、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经营业绩波动大的商户,促恢复效果更加明显。相关数据表明,政府每发放1元消费券,就有0.87元流向每年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在受消费券刺激而得益的市场主体中,90%均为中小微企业,且营业额增长效果良好。以广东佛山为例,小商户的交易金额比发券之前增长了117%。
尽管消费券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已有大量数据作证,但针对消费券的质疑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消费券数量有限带来的“领不到”、部分地区消费券集中在少量行业带来的“花不掉”、部分消费者联合小商家带来的“套现多”、大额低门槛满减券带来的“薅羊毛”等方面。
不过,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数字消费券服务规范》指引文件的出台,数字消费券肯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惠民。当然,众口难调的事实客观存在,消费券作为一个涉及个人利益的政策,也不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但是在当下,消费券这个走进人民生活的经济调控手段,的确在为中国的经济与我们的未来保驾护航。每一个使用消费券的居民,也都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我参与过一个百亿级的国家项目。
参考文献
[1] 胡滨,尹振涛,汪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监管与风险观察:数字消费券助力中国经济“疫”后恢复的实效分析[EB/OL].[2020.07.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8950515097213
[2] 陈姝,深圳商报.数字消费券出台首个行业标准,已拉动数百亿消费、拉动效应达8倍[EB/OL].[2021.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457331804971661&wfr=spider&for=pc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我国消费券发放的现状、效果和展望研究[J].中国经济报告.2020年第4期
[4] 葛玉御:为何刺激消费发消费券更有效?行为经济学给你答案[EB/OL].[2020.04.08].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874033
作者:岳晓虹
编辑:韩越扬
排版: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