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来“双一流”建设要“强特色、跨学科”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未来“双一流”建设要“强特色、跨学科”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3-09 09: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国际上的一流高校眼中,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硬件条件近年来明显改善,但在基础学科、基础研究以及拔尖人才培养上稍显不足。基础研究需要长周期,同样人才培养也需要长周期。如何立足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蹚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靠几个、十几个一流大学撑不起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需要一个一流大学群体,就像《水浒传》里有108将各自身怀绝技,没有一个人的武功是一样;就像跑1500米的运动员与游泳的远动员做比较,无法裁判谁更厉害。这首先涉及的是高校的办学定位。高校要坚持特色立校。一所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大学文化等方面,高校发展要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邯郸学步。

  未来的“双一流”建设应该把特色放在重中之重。“双一流”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能否培养拔尖人才、能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特色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完成的任务相同,不同的是学科数量与特色差别。

  目前,高校的学科壁垒问题非常严重,传统的院系设置带来了学科壁垒和学术资源的碎片化。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度依赖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现在人类要解决的科技难题无一例外都是复杂问题,必须依靠跨学科会聚才能解决。然而,跨学科会聚在我国高校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成效还不明显。在课程设置、大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围绕某一问题形成学科会聚,这一点和真正意义上的一流高校是有差距的。

  我们讲一个学科有特色,往往狭义理解为在该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上有特色。但实际上,学科特色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学科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方向和成果、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特色,其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特色。学科特色的形成和强化需要长期积累的。由此带来的潜在隐患是,高校的特色学科往往是“老学科”,容易“吃老本”,横向拓展、交叉融合比较困难。但实际上,强特色与跨学科并不矛盾,跨学科的目的就是强化特色。

  高校应鼓励和引导跨学科会聚研究。这对于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的学术发展、成果产出、高水平人才培养都是有回报的,他们有这方面的积极性,关键在于高校在制度安排上要有顶层设计、切实可行的举措。

  譬如,构建跨学科会聚平台,给他们提供物理空间、学术建制安排,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们,围绕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难题或新领域的人才培养,聚在一起探讨、钻研,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非常好的途径。此外,高校还要在经费上多加以支持。

  在评审评价人才项目、科技成果时,过于强调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对于成果分享缺乏好的机制,都会导致跨学科研究举步维艰。怎么对待在跨学科研究里面做出各自贡献的人,让他们的劳动得到充分认可。这一点可以借鉴数学领域一些重要国际期刊论文署名的办法,排名不分先后,无论是不是第一作者,都承认作者做出同等重要的贡献。

  “双一流”建设强调一流学科建设,与科学创新提倡的学科交叉,的确会存在一些矛盾。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公布的名单中,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流学科可以自主设立之外,全部是按照现有学科目录公布建设学科项目。但其实一流学科与学科交叉并没有形成悖论,在现有学科名称之下,仍然可以做好适度跨学科的事情,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特色优势谋划新的学科增长点。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双一流”建设项目中设立了地质环境与健康方向,我们试图从地球科学角度,来研究健康问题。地质学相对来说是一个老学科,它应该找一些新的发展方向,甚至催生出新的学科。

  应赋予“双一流”建设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双一流”建设已经赋予了高校资金安排、项目设计、总体要求等方面的自主权。下一步,可以再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建议不局限于个别综合性大学,可以多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高校试点探索,形成好的经验、做法再逐步推开。利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机遇,高校也应主动根据自身办学需求、办学条件,根据国家亟需、学科前沿,来布局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建设项目,力求在一流学科建设上不断有新突破。

  (王焰新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