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王涛履职的“生态密码”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科学家王涛履职的“生态密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3-07 09: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两会人物)科学家王涛履职的“生态密码”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科学家王涛履职的“生态密码”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提请将“黄河保护法”纳入国家立法规划的建议、关于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建议……这些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涛履职的“生态密码”。

  从事沙漠环境和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近40年的王涛,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沙漠与沙漠化学科领域的博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主持完成了两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一个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中国沙漠化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并建立适于不同区域沙漠化防治的技术体系和模式。

  走访调研、听取意见、提交咨询报告、完善建议……自2018年以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位西部科学家持续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奔走疾呼。

  彼时,经历阵痛的河西走廊“母亲山”祁连山的生态困境,被王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将多件建议带至全国人代会上。

  “科学保护是关键。”62岁的王涛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科学院在西北的研究机构近60年,持续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研究。

  2019年,时任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的王涛,主持联合甘肃省科技厅成立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携手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协同创新的步伐。作为专家组组长,他参与编制《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祁连山国家公园科技支撑方案》。

  如今的祁连山已建成“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智慧化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守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这是王涛最为欣慰的。

  从事沙漠环境和沙漠化研究过程中,“风沙入黄、水沙不平衡”引发王涛关注。

  “我特别注意到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段(宁蒙段)穿越腾格里沙漠、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风蚀和水蚀过程交替,风沙和水沙过程复合。”王涛说,近半个世纪以来,黄河宁蒙段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沙关系加剧恶化,河槽萎缩,河床淤积严重,严重威胁宁蒙黄河灌区几百万人口的生命与生产安全。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给不稳定,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左右,仅是长江的6%;黄河含沙量多,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是长江的3倍;黄河水沙极不平衡,加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对河流的约束越来越大,水资源的短缺和下游泥沙淤积强度不断增加。”王涛说,这些特征,使黄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问题。

  王涛还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特点做了大量对比研究。2019年3月,王涛提出《关于提请将“黄河保护法”纳入国家立法规划的建议》。

  目前,加快立法保护黄河“母亲河”已得到高度重视,让王涛体会到了在研究和思考基础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年,王涛带来了《关于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建议》。他建议,国家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顶层设计,健全政策和法规支撑体系,出台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约束性法律法规。

  五年履职记,王涛共提交生态环保的相关建议11件。在他看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就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科研人员,则希望通过研究沙漠与沙漠化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中新社记者 丁思 李亚龙)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