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区块链的过去与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2-03-03 11: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大部分的工作场景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或多或少的要与其他人的工作产生关联。在计算机尚未诞生或普及的年代,这种联系可能在文件末尾的各项签名中体现。而在计算机普及的现代,这种联系则体现在海量的共享文件中。

  假设有一个公司,员工的规模高达千人,那么这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会怎么来管理员工呢?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部门内部会划分出来员工关系专员,薪资专员与培训专员。根据公司员工的流动情况,人力资源部分会固定一个更新内部信息的周期,比如每天,每周或者每个月[1]。

  在这个周期内,员工关系专员负责整理新入职人员信息与离职人员情况,更新员工信息表格,然后将维护好的表格(表格1.0)发送给薪资专员。薪资专员收到表格后,会留存一份表格1.0的原始版本以备核对,然后在表格1.0的基础上更新保险、薪资情况,创建表格2.0,并将表格2.0发回给员工关系专员。

  员工关系专员核对表格2中除薪资模块信息的正确性后,会将审核后的表格另存为表格2.1,再发送给培训专员。培训专员收到表格2.1后,会在表格中更新已培训的员工信息,并根据新入职人员的数量与部分,在表格中更新下个周期的培训计划,生成带有培训信息的表格3.0,然后发送给员工关系专员。员工关系专员收到表格3.0后,进行校对,最终上传至上级部门或其它部门。

区块链的过去与未来

案例一:三方互换、共享信息

  我们把上面这种互换、共享信息的案例称为案例一。在案例一中,我们会发现,随着参与共享信息的职能人员种类的增加,信息的共享和维护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费时又费力。这种方式有两个具体的缺点[2]:

  1.表格的维护成本高:信息的维护职责在于流程的所有参与方,虽职责有大有小,但都需要负责维护。

  2.信任成本高:基于每一方都在维护表格信息,每一方也都在进行校验,维持互信。

  有的互联网公司看到了这种共享文件互飞带来的麻烦,尝试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去解决电子信息时代的老麻烦,于是新的商机诞生了。谷歌的Google Docs、金山的WPS、石墨文档、Trello等工作平台,开始支持拥有权限的各方共同维护一个保存在云端的表格或文档,每一位参与方的动作会自动被打上标记、记录在册。当看到数据和记忆当中的不符时,任何一位参与方都能通过查询保存在云端的历史,查找出信息破坏者,并且修正信息。

  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程序系统相当于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通过云端数据不能随意被人为篡改的模式,确定了公信力,降低了参与方的维护成本。简单来讲,就是用计算机替代了人工核对的程序。

区块链的过去与未来

方案二:引入第三方作为信用背书

  我们把这种引入第三方作为信用背书的方案称为方案二。

  但是方案二也不是万无一失的,这样的革新又带来了新的风险:

  1.数据被保存在了某个中心的服务器里,是否会涉及到信息泄密?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也许只是猎头挖人,公司薪资结构暴露给竞争者。但如果是国家路网信息呢?如果是医疗体检记录呢?

  2.中心的数据一旦被恶意篡改,那么所有的终端可能都会以此为准,无人发现,无从核对。

  3.当一个机构的这类服务做得非常好的时候,会涌来海量的数据,对于中心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验。

  这种风险绝对不是杞人忧天,比如推特和苹果都曾发生过用户数据的泄露,一度引起轩然大波。而上文举例第3点,也是有非常现实的情景的,比如双11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淘宝的双11消费节前后,不光厂家和物流公司需要加班,阿里巴巴作为淘宝平台运营方,也需要通宵达旦地加班。这是因为服务器及系统对于其所能处理的数据是有一个最大值上限的,因此其中运维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处理好从零点开始涌入的高并发流量。通俗点来讲,就是维持软件不崩溃。

  设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在万物互联的天下,中心服务器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只会数量级地增长,那么中心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将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阻碍。

  在这种前景下,区块链诞生了。区块链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区块链的过去与未来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Pixabay

  而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文中,方案一和方案二所有问题和风险。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的四大特征[3]:

  1.不可篡改; 区块链只允许对历史数据进行读取操作。

  2.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不需要一个中心服务器存储信息。

  3.共识机制; 区块链中各节点遵循设定好的共识自动运作。

  4.机密性。区块链的历史数据被转化为不可被还原的哈希函数值保存。

  我们还是以方案一的例子来做引子,简单描述下在在区块链技术的介入下,方案一与方案二这种情况在未来将会如何开展工作:

  员工关系专员更新完数据后,他的电脑将会作为一个网络节点,将时间戳、身份信息和历史数据打包,添加上本次修改,向区域链中所有节点进行广播[4]。当薪酬专员与培训专员的电脑接收到打包信息后,会自动开始校验数据,当校验数据与历史一致,电脑会接纳此数据。也就是说,在区块链的介入下,人力部门文件的共享将不再需要一个中心去保存所有的修改记录和表格信息;也不需要人为去校对信息,因为当任何一方打开电脑,看到的就是校验后的正确版本。

  这就是区块链运用的未来。在这样的技术运用下,双十一这样的数据高并发量的日子,不再需要运维团队夜以继日的加班。买卖双方的财货交割会遵循这一公共区块链预先设置好的共识机制,自动触发,自动交割货款;大型企业们不再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寻找诸如贵州省甚至海底这样的地理条件,去低温运行数据中心;所有的私人电脑的运算力都会被调用起来,为这庞大的系统贡献自己的带宽。这是一个节约的未来,一个互信的未来[5]。

  参考文献

  [1] Kelly D J . Dual Perceptions of HRD: Issues for Policy: SME's, Other Constituencies, and the Contested Definit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aculty of Arts - Papers, 2001.

  [2]United Nations Sends Aid to 10,000 Syrian Refugees Using Ethereum Blockchain - CoinDesk. CoinDesk. 2017-06-13 [2017-06-14].

  [3]贺元香,夏甜,史宝明.区块链核心技术探究.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4(06)

  [4]MUFG: We Found 'Source' of $60 Million Hack of Crypto Exchange Zaif. CCN. 2018-11-05 [2019-01-25]

  [5]Madore, P. H. ICO Analysis: Tezos. Hacked. May 12, 2017 [2017-05-12].

  作者:王禹皓

  编辑:韩越扬

区块链的过去与未来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