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发现具复杂刻划纹饰旧石器时代鹿牙艺术品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科学家发现具复杂刻划纹饰旧石器时代鹿牙艺术品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3-03 09: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科学家发现具复杂刻划纹饰旧石器时代鹿牙艺术品

(A)鹿牙装饰品;(B)鹿牙装饰品micro-CT 3D模型重建;(A)(B)从左到右分别为鹿牙装饰品的颊面、后侧面、舌面和前侧面;(C)鹿牙装饰品的嚼面;从左到右分别为宏观观察照片、micro-CT 3D模型和线图。比例尺:5mm.(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史前艺术品是早期人群标志身份、地位,传递情感以及维持族群关系的重要媒介,是远古人类物质、精神生活与社会性活动的集中体现。相较于欧洲、非洲等地而言,中国乃至东亚出土的旧石器时代艺术品数量极少,相关研究也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团队的副研究员张乐等与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的学者合作,在《地球科学前沿》在线发表了宁夏鸽子山第10地点一件鹿牙装饰品的系统研究文章。

  由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开展的鸽子山第10地点的发掘工作曾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研究的艺术品系从遗址第三文化层(碳十四校正年代为距今1.3万-1.2万年)出土的细小碎骨中筛捡并识别出来的,研究者认为它是旧石器时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制作最精致、刻划最复杂的鹿牙装饰品之一。

  通过对该牙齿标本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分析,研究人员认为它是马鹿(Cervus elaphus)的右上犬齿,属于一个年龄约6-11岁的雌性个体。鹿牙装饰品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齿根端部细小而规整的残留孔径应是古人类以复合钻技术分别由颊舌两侧对钻而成的;牙齿根部和冠面出现的多组复杂刻划纹饰则是由2-3位工匠以多件石制工具分别雕刻完成,且其中至少1人惯用左手。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扫描电镜能谱、拉曼光谱及激光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鹿牙装饰品表面残存的红色、黑色物质进行了理化分析,发现古人类可能以赭石、木炭混合动物油脂制作粘合剂将鹿牙犬齿固定于衣物之上,这与北美民族学记录中同类装饰品的用途和固定方式是较为一致的。

  进一步的对比研究表明,鸽子山第10地点出土的这一装饰品可能与当地人群和欧亚大陆北部草原等地人群多期次的迁徙、扩散和文化交流有关。

  此项研究为揭示中国原始艺术品的原料选择、制作技术、装饰风格、使用方式和社会功能等人类复杂认知能力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材料和重要线索。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的资助。(崔雪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389/feart.2022.814761。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 济南: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盾构掘进过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