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席科学顾问辞职可能危及美国多个关键科学项目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首席科学顾问辞职可能危及美国多个关键科学项目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2-17 09: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科学顾问Eric Lander辞职。白宫内部调查发现他霸凌、贬低并侮辱员工,违反美国政府工作场所行为规则。

  公开资料显示,Lander是美国知名生物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MIT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主席。他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并负责美国总统的“抗癌登月计划” (该计划旨在25年内将癌症死亡率降低至少50%),此前已被拜登提名为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主任。

  有白宫顾问和外部研究专家担心,该丑闻将推迟或削弱美国政府的几个关键科学事项:任命一位新的生物医学研究负责人;重新启动“抗癌登月计划”;重组联邦应对大流行;创建一个面向生物医学突破的新机构。

  辱骂贬低下属证据确凿

  白宫的调查始于2021年9月。此前时任Lander总法律顾问的Rachel Wallace向白宫人事行政管理副主任Christian Peele提出投诉。

  Wallace称,Lander报复那些直言不讳提出问题的员工,辱骂、贬低、嘲笑、回避他们,让其在同龄人面前难堪并剥夺他们的职责,更换或将他们赶出机构。她还声称,Lander对其进行个人报复,将她降级。

  白宫的调查支持了Wallace的一些说法。Peele指出,“调查发现了可靠的证据,表明多名女性曾向其他员工抱怨与Lander有负面互动,在众人面前,Lander以贬低或粗暴的方式与她们交谈。”虽然没有证据表明Wallace的降级违反规定,但她被排除在会议和任务之外是事实。

  不过,调查并没有发现Lander具有性别歧视的可靠证据,但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详细说明了匿名员工分享的性别歧视相关案例。匿名员工指出,Lander有双重人格,虽然他嘲弄男人和女人,但似乎特别喜欢让女性在同事面前显得愚蠢。

  2月4日,在内部调查证据确凿后,Lander发表正式道歉。他在写给140名员工的邮件中表示,“我有责任为组织树立尊重的基调,但很明显,我没有履行这一责任。这不仅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工作场所行为规则。我对我的行为深感抱歉,特别是向那些被我呵斥的人或当时在场的人道歉。”

  但Wallace认为Lander的道歉并不真诚,并未完全说明其恶劣行为的严重性。“他所做的远不止以‘不尊重或有辱人格的方式’与员工交谈,他忽略了侵犯、骚扰和报复行为给人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Jonathan Eisen于2月7日写下请愿书,呼吁Lander辞职,并表示“这种行为不适合任何在科学界掌权的人,尤其不适合美国首席科学顾问和白宫OSTP负责人”。

  一些学者也开始与Lander保持距离。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年度会议上拒绝了Lander,并在一份声明中说:“不幸的是,霸凌等行为问题仍发生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团体中,扼杀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月8日,Lander在辞职信中表示,辞职将不晚于2月18日生效。白宫新闻秘书 Jen Psaki 当天表示,拜登已接受Lander的辞职。

  可能危及拜登政府的科学项目

  事实上,这并不是Lander第一次因丑闻而备受关注。

  他在人类基因组测序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及创立MIT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之后,就曾卷入与性犯罪者Jeffery Epstein有关的丑闻中。

  2021年1月,在他被任命为拜登的科学顾问时,一个包含500名女科学家的组织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社论,恳请拜登考虑其他人选,最好是女性担任该职位。“同事们批评他‘自负永无止境’,他长期发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言论。”该组织写道。

  此外,他还曾“低估”两位女科学家在发现基因编辑技术上的贡献,并为此道歉。

  这位充满争议的科学家曾被拜登寄予厚望,希望他“重振”美国科学。如今他的下台,也引发了人们对拜登政府未来科学工作的担忧。

  有白宫顾问和外部研究专家担心,该丑闻将推迟或削弱政府的几个关键科学项目。但另一些人持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无论Lander是否离开政府,相关的科学工作都会有增无减。多名科学顾问表示,“抗癌登月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会与Lander的辞职分割开来。(刘如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