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全面摸清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全面摸清

来源:法治日报2021-11-19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全面摸清

  今年攻坚行动力保重污染天气和PM2.5浓度实现双下降

  核心阅读

  截至今年,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5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监督帮扶。5年时间共帮助地方发现了28.4万个问题,全面摸清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全力保障了“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圆满完成。

  随着近日《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印发实施,2021至2022年重点区域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面展开。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仍将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等重点区域开展大气监督帮扶,确保重污染天气和PM2.5浓度实现双降。

  据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介绍,截至今年,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5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监督帮扶。5年时间共帮助地方发现了28.4万个问题,全面摸清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全力保障了“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圆满完成。

  李天威指出,今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将派出专业的监督帮扶队伍围绕自动监测、排污许可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法,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实施精准打击。

  5年发现28.4万个问题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东十里循环经济园的宿州市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神公司),主要生产淀粉,建有一台60t/h燃煤锅炉。按照环评批复要求,皖神公司锅炉废气需经SNCR脱硝、布袋除尘以及脱硫湿电除尘一体化装置处理后,通过安装有自动监测设备的新烟囱排放。

  然而,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派出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组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却发现,皖神公司部分废气不是经过脱硫湿电除尘一体化装置处理,而是通过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废弃旧烟囱直接排放。皖神公司的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污染环境。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阜新市辽宁众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应急管道偷排大气污染物,晋中市山西德盛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大气污染物直排,河北省唐山市荣义炼焦制气有限公司通过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等一批问题均被查实。

  为推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9月上旬,生态环境部派出16个专业组和46个常规组,深入重点区域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包括皖神公司、阜新众辉生物、晋中德盛达、唐山荣义等企业的违法问题,都是在这次监督帮扶中现场发现的。

  据李天威介绍,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大气监督帮扶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到今年已经整整持续了5年时间。

  “自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统筹全系统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和骨干力量,在重点区域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大气监督帮扶工作。”李天威说,通过开展40多个重点专项任务排查,共帮助地方发现了28.4万个问题,全面摸清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查明了政策法规标准制定“最前一公里”和任务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和症结,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气环境问题。

  据李天威介绍,进入“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对监督帮扶机制进行了优化调整。今年夏天,将这套新机制运用到了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中,聚焦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城市,对钢铁、焦化、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深挖细查,发现了一大批旁路偷排、超标排放、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自动监测不正常运行或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交办地方各类涉气环境问题1万多个,实现了新机制的预期目标。

  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介绍,2017年以来,通过实施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其中。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65%,长三角已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

  由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委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7省(市)政府联合发布的《行动方案》显示,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2016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

  《行动方案》同时也指出,秋冬季攻坚虽取得积极成效,但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高发、频发,既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的完成。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虽然我国大气环境呈现持续快速改善态势,但与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期盼,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PM2.5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臭氧浓度呈缓慢升高趋势,已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重污染天气过程依然时有发生。此外,虽然结构调整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还没有根本转变,大气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行动方案》指出,今年上半年“两高”行业产品产量、煤炭消费量等出现明显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据吴险峰介绍,今年的攻坚行动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础上,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对攻坚范围、攻坚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坚持标本兼治,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等治本之策的同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同时,科学合理设置相关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目标;在大气治理攻坚的同时统筹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保障,突出做好煤、电等能源保供和保障温暖过冬相关工作。

  吴险峰表示,2021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里面专门安排了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已经全部发放到了地方,以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查办违法案件近20万件

  据李天威介绍,2016至2020年,全国共查办涉气环境违法案件19.33万件,罚款总计140.51亿元。5年来,涉气行政处罚案件数和罚款金额占全部行政处罚案件和罚款金额比例逐年提高,其中,涉气行政处罚案件数占全部行政处罚案件数的比例从2016年的11.7%提升到2020年的36.5%,罚款金额从22.9%提升到30.0%,特别是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等突出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涉大气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今天秋冬季大气监督帮扶将统筹衔接两项任务。”李天威说,一项是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任务落地见效;另一项是根据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情况,及时开展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排查,推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削峰降频”。

  李天威同时透露,从部级层面组织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直接开展现场排查的同时,生态环境部也在深化“千里眼”大气环境远程监管应用。“解析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高值区,识别秸秆焚烧火点和扬尘源等点位,将这些报警信息推送给地方,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组织核查,发挥地方积极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李天威说,“千里眼”通过利用卫星遥感、地面微站、大数据等综合手段,将重点区域39个城市42.8万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为6万个3km×3km网格,从中筛选出5000个PM2.5浓度较高的热点网格进行“千米级”监控,进一步精准识别出1000个500m×500m的小网格实施“百米级”监管。

  据李天威介绍,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累计向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39个城市生态环境部门推送环境异常信息6.5万条,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排查企业7.5万家,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5.1万个。

  李天威指出,今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锚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特别是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在重点区域继续组织开展监督帮扶工作,推动“十四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开好局、起好步。(记者 郄建荣)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