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艰难梭菌感染诊断不再“艰难”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艰难梭菌感染诊断不再“艰难”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8-27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不同真菌对艰难梭菌的抑制效果。

  ▲真菌对艰难梭菌的抑制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记者 李晨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院内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艰难梭菌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

  由于许多抗生素都无法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所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重视细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作用。但真菌对艰难梭菌繁殖的抑制作用,很少有相关的系统研究。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副教授曹阳春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合作,在全球首次报道了艰难梭菌感染的精准生物标志物组合的诊断模型,该模型对艰难梭菌感染的准确诊断率高达92.38%。相关成果发表于《胃肠病学》。

  威胁全球性公共健康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毒素的专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和动物肠道与粪便中。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曹阳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艰难梭菌1935年首次从健康新生儿的粪便中分离获得,因其专性厌氧、难以在实验室分离培养,最初被命名为困难芽孢杆菌(Bacillus difficili)。最近被更名为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临床上,约15%~2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50%~7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和95%~100%的伪膜性肠炎是由艰难梭菌感染(CDI)引起。艰难梭菌感染主要是由产毒素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释放毒素所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无症状携带、中度腹泻,甚至导致死亡。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教授陈新华(音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解释,艰难梭菌存在于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中,约5%的成年人和15%~70%的婴儿肠道内都有艰难梭菌定殖。

  “因肠道菌群能够抑制艰难梭菌生长和保护肠道健康,所以大多数定殖艰难梭菌的人并没有感染症状。”陈新华说,但当肠道微生物平衡受到破坏时,艰难梭菌开始支配和定居大肠,这是感染的第一步。

  然后,“大量繁殖的艰难梭菌所分泌的酶和毒素破坏上皮细胞骨架,导致紧密连接中断、液体分泌、中性粒细胞黏附和局部炎症。最终肠道屏障完整性崩溃,功能丧失,进而引发艰难梭菌感染。”陈新华解释了艰难梭菌感染的过程。

  自21世纪初,随着高毒力菌株的出现,在北美、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国家出现了地区播散性暴发流行。

  陈新华介绍,已有研究表明,高毒力菌株的出现与非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有关。高毒力菌株除了含有编码毒素A和毒素B的基因,还有一个编码共同毒素的基因TcdC,使该菌株引起的艰难梭菌感染传播性更强,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并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的总体发病率快速上升。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王腊梅说,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已对全球性公共健康造成威胁。

  2013年,艰难梭菌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列入最高紧急威胁级别的耐药菌首位,虽然各个医院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但是艰难梭菌感染率每年仍然保持4%以上的增长,每年约有453000例艰难梭菌感染、83000例复发及29300例死亡,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保费用激增。

  王腊梅强调,我国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但艰难梭菌感染一直威胁人们的健康。这是因为住院病人往往需要服用各类抗生素治疗疾病,但抗生素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当患艰难梭菌感染的住院病人传播艰难梭菌时,医院内的艰难梭菌感染相对比较多。

  从难检测到准确率超过92%

  王腊梅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艰难梭菌感染诊断是基于对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或蛋白的直接检测,主要包括艰难梭菌培养、谷氨酸脱氢酶测定、细胞毒性试验、毒素A和B的酶联免疫方法和核酸扩增检测毒素基因等。

  “但上述检测手段均存在缺点,比如艰难梭菌培养和谷氨酸脱氢酶测定耗时长,不能区分非产毒菌株。已有的检测手段假阳性率普遍偏高,单一检测准确率普遍较低,无法精确诊断艰难梭菌感染。”王腊梅说,临床诊断中亟须建立一种精准检测和诊断艰难梭菌感染的方法和模型。

  曹阳春介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在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科学家对真菌研究相对较少。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乳酸杆菌(一种真菌)在缓解艰难梭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从肠道真菌组出发,去寻找一些能够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潜在的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益生真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关注肠道真菌组和艰难梭菌的关系。”曹阳春说。

  基于此,该团队采集了118例住院患者的粪便和血清样本,应用肠道真菌多样性、高通量信息算法和机体免疫指标,首次筛选到了4类真菌,再结合6个宿主免疫指标,构成一个精准生物标志物组合诊断模型,可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教授刘扬玉(音译)向《中国科学报》说,在正常人和病人肠道中定殖的艰难梭菌不一定会导致发病。因此,在临床上很难判断肠道疾病是否由艰难梭菌定殖引起。

  他们前期从血清免疫指标测定入手,希望找到能诊断艰难梭菌感染的指标。结果发现,单一血清免疫指标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最高仅为84.20%。

  “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我们结合肠道真菌和血清免疫指标来构建模型,尝试探索出一种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的组合。”刘扬玉说,最后,通过检测粪便中的4类真菌和血清中的6个宿主免疫指标,使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2.38%。

  治疗之路漫长

  “将有症状的艰难梭菌感染患者与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患者区分仍然是一个挑战。”陈新华说,“我们目前的研究表明,在诊断时,粪便分枝杆菌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将艰难梭菌感染者与携带者区分开。但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使用真菌标记物进行艰难梭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可行性,并更好地了解真菌在艰难梭菌感染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此外,他们发现,艰难梭菌感染对肠道真菌区系的调控会影响到肠道健康和机体免疫功能。

  陈新华解释说,在他们的研究中,艰难梭菌感染组的枝孢菌属和曲霉属真菌含量显著降低,而艰难梭菌携带组和对照组的枝孢菌属和曲霉属含量显著升高。

  “因此,我们推测,枝孢菌属和曲霉属真菌含量显著降低可能促进了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这预示着这两类真菌在预防和缓解艰难梭菌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期望从这两类真菌中筛选出能够抑制艰难梭菌的菌株,用于临床治疗。但治疗的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陈新华说。

  曹阳春说,未来计划从枝孢菌属和曲霉属真菌中开发具有预防和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益生真菌。“如果我们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用的一些真菌属于肠道益生菌,则发生风险的概率会非常低。”从目前的报道来看,他们重点关注的枝孢菌属和曲霉属真菌属于对人体和肠道无害的真菌。但这些真菌究竟如何应用到临床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