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大降水量728.0毫米!河南特大暴雨,为何猛、啥时停?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最大降水量728.0毫米!河南特大暴雨,为何猛、啥时停?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号2021-07-21 09: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道路成河、地铁被淹。

  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河南工作组已紧急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河南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0日也发布紧急通知,提升防汛应急响应至I级。

  这雨到底有多大

  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显示,7月20日14时至21时,河南中北部等地出现暴雨,其中郑州及新乡、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部局地特大暴雨(250~462毫米)。

  19日以来,河南郑州累计降雨量已超过600毫米,值得一提的是,河南郑州20日16~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

  要知道,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便已达到特大暴雨级别。

  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表示,从7月17日开始,河南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全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张宁分析,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强降水时段集中并具有极端性。

  持续时间长:7月17日开始,河南省西部、中西部地区连续4天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并且强降水仍将持续。

  累积雨量大:河南省平均降雨量113.5毫米,郑州、焦作、新乡平均降水量分别为:357毫米、210.6毫米、194.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荥阳市环翠峪728.0毫米。

  强降水范围广:河南省共有4098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大于100毫米的有1923个,大于250毫米的有606个。

  强降水时段集中:强降水时段主要从18日夜间开始,北部、中部、西部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具有极端性:嵩山、偃师、新密、伊川、登封等5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日降水量历史极值。

  嵩山、巩义、新密、偃师、登封等5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3日累计降水量历史极值。

  这雨为何凶猛

  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原因是什么?张宁解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阻挡了上游系统移动,导致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华北、黄淮地区长时间维持。

  “受深厚的东风急流及稳定的低涡切变影响,配合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的强辐合抬升效应,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造成了河南省长时间降水。”张宁说。

  由于降水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强降水发生的区域比较集中,造成西部、西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增高,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中小河流、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另外还造成了大范围城市内涝、农田积涝。

  这雨何时能停

  “预计此次强降水将持续到7月21日夜里,强降水集中区域仍是在豫西北和豫中一带,降水量能达到100~250毫米,局部300~400毫米。”张宁介绍,22日至26日,河南省无明显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省内多分散性的雷雨天气。

  据河南省气象局报告,截至2021年7月20日21时,河南省受灾气象台站有: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国家站3个:郑州、登封、巩义;区域站35个:巩义凤凰岭、郑州中原区建设路小学、巩义南岭、登封桑楼、新密黄固寺等;闪电定位2个:登封、卢氏;土壤水分3个:孟州城伯、建安五女店、登封唐庄;大气成分站1个:郑州紫荆山。

  据悉,针对此次过程,河南省气象局加强精密监测,利用气象卫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4小时连续观测,对地面、探空加密监测时次。

  同时加强部门联动,滚动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气象信息快报》等决策服务材料,开展联合会商8次,并联合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

  此外,河南省气象局在全网发布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网站等渠道共发布预警信息1100多条,提醒责任人4500余万人次,气象部门各类新媒体发布预报预警、雨情、科普知识等信息300余条,覆盖过亿人次。(辛雨)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