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是如何炼成的?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1-04-20 09: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个“90后”一个“70后”,见证“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是如何炼成的

  “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整个3月份,26岁的王小颖和50岁的吴建连都泡在“海”里。

  今年,被称为“中国菠萝之乡”的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获得了比往年更高的关注度。这里不仅年产菠萝近70万吨,还有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万亩“菠萝的海”。

  这对“菠萝姐妹”一起在菠萝地里做直播、拍短视频,让“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这一冷知识,成了网络热搜。

  她们脚踩红土地,见证了徐闻菠萝从“野生”到形成产区再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历程,也共同书写着生动的乡村振兴故事。

  “菠萝姐”:20多年“炼”成徐闻菠萝“一姐”

  3月26日,吴建连与央视新闻记者做了一场直播,没有脚本,也没有彩排。作为土生土长的徐闻人,吴建连对“菠萝的海”的一切如数家珍,也乐于向外人“安利”关于菠萝的“徐闻故事”。

  徐闻有万年火山喷发形成的红土地,酸碱度适宜菠萝生长。这里的农民从九十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菠萝,但以前主要是“散养”模式,农民爱怎么种就怎么种,种好种坏、挣钱亏本都是自己的。

  1990年,吴建连初中毕业后开始从事菠萝生意。刚开始是当中介,给来徐闻采购菠萝的外地收购商“带路”。那时,徐闻的菠萝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常常有菠萝卖不出去烂在田里。

  后来,吴建连有了去外地卖徐闻菠萝的想法。她开始把一些村民家的菠萝“赊”过来,只身运到湖南、江苏等地去碰运气。

  人生地不熟,她曾遭遇不少挫折。有时,她在车前卖菠萝,有人在车尾偷菠萝;有时,她被地方黑恶势力欺压,不仅一车菠萝一分钱没拿到,还面临人身安全风险。没赚到钱,她只能给村民解释说“资金还在周转”,需要再多赚一点钱才能给大家结算。

  不过,当时刚二十出头的吴建连一直没放弃,依旧每年出门卖菠萝。听说哪里有水果批发市场,她都会去考察,“坐一晚上的车,第二天就到地方了,不仅节省时间,连住宾馆的钱都省了。”

  对菠萝行业越来越熟悉的吴建连,在2001年前后开始自己种菠萝。这时,徐闻菠萝种植已逐渐进入种植大户带头的阶段。第一年她种了30亩,以后逐年扩大规模,高峰时种了3000多亩。

  2008年,吴建连成立了合作社,与当地农民合作投资了400多万元,建了一家罐头厂。刚开始,工人们没经验,十几天才能生产一车(1000箱)罐头。吴建连说,采购商来徐闻后还要等十几天,只能出房钱留人,花的钱比卖罐头的收入还多。

  转折点在2011年,吴建连从别人手里接过位于曲界镇的徐闻菠萝批发市场。建菠萝交易市场投入很大,仅2013年、2014年就投入了800万元。当时钱不够,亲戚朋友和相熟的农民自发去邮政银行每人贷了3万元小额贷款,借给吴建连建设交易市场。

  “大家对我真的很支持,有人跟我说,如果市场搞不好赔了,那3万元不用我还,他们自己还。”吴建连一直感恩村民的信任。

  正是在那个时候,在菠萝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熟悉全产业链的吴建连,因为人仗义、办事公道,成了徐闻菠萝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果农、采购商有事都找她协调,人称“菠萝姐”。

  据吴建连说,曲界镇的交易市场如今已成全国最大的菠萝交易市场,徐闻县大半的菠萝从这里卖出去。吴建连的加工厂也不再只是简单地做些罐头,还陆续开发出菠萝月饼、凤梨酥等多种新品。

  “菠萝妹”:一场直播卖出165万斤菠萝

  与花了20年才成为“菠萝姐”的吴建连相比,仅用一年就成为徐闻乃至广东省知名网红的“菠萝妹”王小颖,赶上了好时代。

  王小颖小时候最不愿意学校放假,那意味着她得去菠萝地里帮父母干活。她从小就暗下决心,以后离菠萝越远越好。可没想到,兜兜转转之后,她会回到家乡,天天往菠萝地里跑。

  在徐闻,菠萝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只有家里卖了菠萝,孩子才能拿到学费。但因为种植不科学、信息不对称,滞销、亏损就像幽灵一样,常年在菠萝地上空徘徊。有时,王小颖还会跟同学一起,去菠萝地里捡村民弃摘的“次果”,换一点生活费。

  毕业后,王小颖成了徐闻电视台一名主持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地农产品遭遇“卖难”,徐闻也不例外。不过,疫情期间兴起的直播带货,为徐闻百年菠萝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王小颖也赶上了直播带货的东风。去年2月26日,她与徐闻县县长做了一次直播带货,当时有几万采购商在线互动,菠萝交易额达到了165万斤。自那以后,“菠萝妹”的故事传遍徐闻。

  “那次带货,让我对直播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以前我认为直播就是在平台上刷个脸,让人给礼物、打赏。但自己参与之后才知道,直播带货需要专业知识,而且能给家乡赋能。”王小颖说。

  那次直播让王小颖一战成名,一家农业互联网公司伸出橄榄枝,王小颖决定从电视台跳槽,去更大的平台为家乡菠萝“代言”。

  “菠萝妹”有自己的直播风格,她从不像美妆博主那样在直播间大喊“Oh my god(我的天),买它”,倒是经常顶着烈日在菠萝地里与农民一起互动。现在,“菠萝妹”带货的对象已不限于菠萝,农产品种类繁多的广东,为她的直播间提供了丰富选项。

  “我以前发一个视频可能就是徐闻人看,现在是全国人在看。以前可能找我的就是供货商,现在找我的是全国的采购商,我可以将采购商和供货商对接起来。”

  当“网海”连通“菠萝的海”

  眼下,正是徐闻菠萝大量上市的季节。今年3月,徐闻菠萝迎来“30年来最好的价格”,地头最高价格甚至超过每斤4元。

  所谓“地头价”,就是菠萝成熟后,采购商以一定的价格直接买下某片地里的菠萝,自己再出钱请人采收运输。目前,徐闻菠萝种植成本每斤不到1元,今年的市场行情让农民喜笑颜开。

  但在过去,徐闻农民曾饱尝滞销之苦。2018年菠萝滞销,卖菠萝的钱还不够成本,吴建连有200亩菠萝全部烂在地里。近几年的好价格,很重要的原因来自徐闻菠萝的现代化转型和变革。

  直播带货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这对“菠萝姐妹”,一个是深耕菠萝产业多年的“前浪”,一个是熟谙网络传播的“后浪”,共同演绎着互联网时代我国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成功转型的故事。

  王小颖在徐闻电视台的第一篇关于菠萝的报道,就是去采访吴建连的菠萝加工厂。采访结束后,她还发了一条朋友圈。但那时候她知道吴建连叫“菠萝姐”,却没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菠萝妹”。正是“网海”,让“菠萝的海”边的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菠萝姐”戴着眼镜、一头短发,干净利落干练,即使一天跟多家央媒做直播也不用彩排。但刚开始时,镜头前的吴建连经常紧张忘词,需要提前准备五六个小时,彩排五六次才行。

  现在落落大方的“菠萝妹”,以前为了一个短视频镜头,经常穿着裙子就往菠萝地里扎。菠萝的叶子像锯子一样,采摘菠萝的农民都得穿三条裤子,“菠萝妹”的小腿被划出一道道口子。

  怯场的“菠萝姐”一度想放弃,可经不住“菠萝妹”每天天刚亮就来“堵”门。“不能因为紧张,让观众觉得咱们的菠萝有问题。”看到“菠萝妹”这么拼,“菠萝姐”也不掉队。经过不断的练习,吴建连在镜头前越来越收放自如。王小颖也常向吴建连学习如何种菠萝、摘菠萝、挑菠萝,日渐成为菠萝行业的资深人士。

  “菠萝姐妹”的故事也不断流传。她们的直播里,最多时有4万采购商同时在线挑货,这是以前线下交易从没有过的盛况。

  在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家团看来,从过去“菠萝姐”独自押车闯市场,到如今的“菠萝姐妹”一唱一和,反映的是菠萝产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

  2018年开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针对菠萝销售难问题,探索“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即建立“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销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菠萝姐妹”是“12221”市场体系中第三个“2”的参与者。“12221”市场体系运行以来,徐闻菠萝价格会随市场起伏,但再没出现过前几年那么严重的滞销。

  “现在越来越多人盖起了‘菠萝楼’、买上了‘菠萝车’。”王小颖说,“果农一亩地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他们原本躲着镜头,现在都抢着上镜,增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

  据介绍,2019年,“12221”市场体系运行当年,徐闻县25个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年增存款6.8亿元,仅菠萝主产区曲界镇支局年净存款超1亿元;2020年,曲界镇支局存款逆势再增3.65亿元。

  “菠萝姐妹”一个用20多年时间从无到有探索扩大生产、建立市场,成就“菠萝姐”的名声,背后是我国传统农业渐进式的发展;一个用一年的时间大放异彩,以“菠萝妹”之名闻名全国,背后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我国农业在政策支持和新生产要素投入下的快速转型蝶变。

  在流通环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新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通销售堵点;在种植环节引进良品,调整品种结构,延长产品上市期,提高产品质量;在品牌上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塑造;在产业链上补强深加工和研发等短板……

  这是改革浪潮下徐闻菠萝产业自强之举,也是广东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兴旺发达的高质量之路侧影。徐闻菠萝在新的时代迎来腾飞希望,后效值得期待。(记者易艳刚、吴涛、张典标)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