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钟南山反对做心脏支架?荒谬谣言不可信!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钟南山反对做心脏支架?荒谬谣言不可信!

来源:光明网2021-03-29 11: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一篇题为“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文章在互联网引起不少关注,但文章的内容却是通篇缺乏科学性的谣言。令人惊骇的是,这句话还被捏造为钟南山院士的发言,更是加深了公众对谣言的辨别难度。

钟南山反对做心脏支架?荒谬谣言不可信!

  事实上,钟南山院士曾举例某位心脏介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最后却置入了5枚支架,目的是批评一些医生不讲医德、违规创收。这是院士在警醒医生不要为了追逐利益无必要地使用医疗器材,而非心脏支架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属于医德问题而非器械问题。却被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加以生发杜撰,成了谣言作者吸引流量的幌子。

钟南山反对做心脏支架?荒谬谣言不可信!

  新华网曾对钟南山院士的发言进行报道

  那么,患者为什么需要心脏支架?关于心脏支架的安全性谣言都有哪些?

  什么是心脏支架?心脏支架很贵吗?

  心脏作为人体唯一的“动力泵”,一旦堵塞就会危及生命。冠状动脉是心脏的血管,支配着心脏的血液供应。血液中的血脂和杂物沉积到冠状动脉壁上,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要进行专业的心脏介入治疗。而心脏支架的出现,犹如给血管上了一份保险。

  心脏支架也可称为冠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可疏通动脉血管,因此成为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常用的高值耗材。自1997年第一代冠脉支架上市以来,心脏支架经历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及正在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制历程。

  据国家医保局2020年数据,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3200亿元,其中高值医用耗材1500亿元。而冠脉支架的总费用就达150亿元左右,占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但自2020年底国家实施医药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冠脉支架的价格从上万元降到了几百元。更让患者高兴的是,通过医保报销,还能减免一部分费用。

  关于心脏支架,这些谣言不可信!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发展,心脏支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谣言,比如“装了支架人就废了”、“心脏支架是有寿命的” 等等,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钟南山反对做心脏支架?荒谬谣言不可信!

  心脏支架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谣言:装了支架不能多动,人就废了

  真相:对于有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但心功能未受损伤的患者,一般支架术后只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平时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存在心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大运动量体力活动。具体情况与患者病情程度有关,应听从医生建议。

  谣言:做了支架就要终身服药,最好不装

  真相:冠心病一经确诊,就必须终身口服药物,这与是否做心脏支架无关。而一般支架植入后,为避免支架内再狭窄,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为一年左右。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坚持不做支架,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可能更多、剂量更大,且未必能控制症状。

  谣言:支架有寿命只能管几年

  真相:支架是网状金属结构,撑开后会牢牢嵌入血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内皮细胞会完全覆盖支架,最后支架会完全融合于血管组织。严格来说支架不存在寿命的问题。只要遵医嘱,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支架可以陪伴终老。

  谣言:支架植入后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

  真相:人们普遍存在2个顾虑:金属材质的支架可能会在核磁作用下移动,或者支架与核磁相互作用产生热量会烧伤血管。但事实上临床常用的核磁共振场强为3.0T或1.5T,在这种磁力下支架不会出现移动。因此心脏支架术后是可以做核磁的。

  为什么关于心脏支架无用的谣言屡禁不止?

  事实上,关于“心脏支架”损害健康的谣言并非新鲜事,更为荒谬的是存在大量“吃洋葱、黑豆、香菇可以软化血管代替支架”等低级谣言。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谣言抓住了公众不懂专业医学,又可能存在畏惧吃药、手术的心理或者攥住家属和患者治病心焦的感受而获得转发。更为可耻的是,此类文章断章取义院士、专家的发言进行歪曲、混淆事实,通过消费专业人士的信誉来赚取流量红利。

  对此,真诚提示公众在网络冲浪时擦亮眼睛,面对疾病应该及时就医,通过正规渠道就诊,相信专业的力量,千万不要贻误病情!(光明网记者 张蕃)

  审核专家:沈絮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资料来源:京医通、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创新开拓共建"一带一路"新空间

  • “环俄世界”俄罗斯文化节在沪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