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一篇题为“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文章在互联网引起不少关注,但文章的内容却是通篇缺乏科学性的谣言。令人惊骇的是,这句话还被捏造为钟南山院士的发言,更是加深了公众对谣言的辨别难度。
事实上,钟南山院士曾举例某位心脏介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最后却置入了5枚支架,目的是批评一些医生不讲医德、违规创收。这是院士在警醒医生不要为了追逐利益无必要地使用医疗器材,而非心脏支架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属于医德问题而非器械问题。却被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加以生发杜撰,成了谣言作者吸引流量的幌子。
新华网曾对钟南山院士的发言进行报道
那么,患者为什么需要心脏支架?关于心脏支架的安全性谣言都有哪些?
什么是心脏支架?心脏支架很贵吗?
心脏作为人体唯一的“动力泵”,一旦堵塞就会危及生命。冠状动脉是心脏的血管,支配着心脏的血液供应。血液中的血脂和杂物沉积到冠状动脉壁上,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要进行专业的心脏介入治疗。而心脏支架的出现,犹如给血管上了一份保险。
心脏支架也可称为冠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可疏通动脉血管,因此成为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常用的高值耗材。自1997年第一代冠脉支架上市以来,心脏支架经历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及正在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制历程。
据国家医保局2020年数据,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3200亿元,其中高值医用耗材1500亿元。而冠脉支架的总费用就达150亿元左右,占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但自2020年底国家实施医药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冠脉支架的价格从上万元降到了几百元。更让患者高兴的是,通过医保报销,还能减免一部分费用。
关于心脏支架,这些谣言不可信!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发展,心脏支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谣言,比如“装了支架人就废了”、“心脏支架是有寿命的” 等等,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心脏支架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谣言:装了支架不能多动,人就废了
真相:对于有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但心功能未受损伤的患者,一般支架术后只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平时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存在心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大运动量体力活动。具体情况与患者病情程度有关,应听从医生建议。
谣言:做了支架就要终身服药,最好不装
真相:冠心病一经确诊,就必须终身口服药物,这与是否做心脏支架无关。而一般支架植入后,为避免支架内再狭窄,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为一年左右。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坚持不做支架,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可能更多、剂量更大,且未必能控制症状。
谣言:支架有寿命只能管几年
真相:支架是网状金属结构,撑开后会牢牢嵌入血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内皮细胞会完全覆盖支架,最后支架会完全融合于血管组织。严格来说支架不存在寿命的问题。只要遵医嘱,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支架可以陪伴终老。
谣言:支架植入后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
真相:人们普遍存在2个顾虑:金属材质的支架可能会在核磁作用下移动,或者支架与核磁相互作用产生热量会烧伤血管。但事实上临床常用的核磁共振场强为3.0T或1.5T,在这种磁力下支架不会出现移动。因此心脏支架术后是可以做核磁的。
为什么关于心脏支架无用的谣言屡禁不止?
事实上,关于“心脏支架”损害健康的谣言并非新鲜事,更为荒谬的是存在大量“吃洋葱、黑豆、香菇可以软化血管代替支架”等低级谣言。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谣言抓住了公众不懂专业医学,又可能存在畏惧吃药、手术的心理或者攥住家属和患者治病心焦的感受而获得转发。更为可耻的是,此类文章断章取义院士、专家的发言进行歪曲、混淆事实,通过消费专业人士的信誉来赚取流量红利。
对此,真诚提示公众在网络冲浪时擦亮眼睛,面对疾病应该及时就医,通过正规渠道就诊,相信专业的力量,千万不要贻误病情!(光明网记者 张蕃)
审核专家:沈絮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资料来源:京医通、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