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平行视觉:让汽车拥有一双“慧眼”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平行视觉:让汽车拥有一双“慧眼”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2-18 09: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无人驾驶进入汽车领域以来,一直无法消除汽车上安装辅助系统对道路障碍的识别盲区。

  2005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提出平行驾驶的概念。这一概念针对自动驾驶构建其社会—信息—物理系统模型,从人与车、车与环境、人与车与环境等多个不同层次考虑自动驾驶的实现,并独特性地提出使用云端驾驶与地面端驾驶“平行”的方式,指导无人车实现智能驾驶,为未来无人驾驶指明了一种新的实现途径。

  日前,王飞跃带领团队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平行视觉感知技术的文章,提出将人工社会(Artificial societies)、计算实验(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和平行执行(Parallel execution)构成的ACP方法引入智能驾驶的视觉感知领域,解决了视觉模型合理训练和评估问题,有助于智能驾驶进一步走向实际应用。

  视觉感知努力向人眼看齐

  与依靠后视镜作为辅助的早期汽车相比,现代汽车早已经被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负责感知的智能传感器“武装”起来。“相比于雷达,视觉感知的智能之处体现在纹理信息提取和分辨率上。”王飞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解释道。智能驾驶需要对复杂的交通环境进行准确感知,其中就包括对交通标志、车道线等进行识别,这些交通要素的识别严重依赖色彩信息,而视觉感知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这些目标的识别和判断,目前的雷达技术则无法做到。

  不仅如此,“视觉感知提取的纹理信息还能够对同一类别的不同实例进行区分,有助于完成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跟踪、轨迹预测等任务。”王飞跃表示。此外,视觉感知能够以较低成本构建高分辨率图像,因此即使是对远处目标和较小目标,视觉感知方案依然能够保证有较多的信息来对其进行识别,从而大大提升车辆对环境的智慧感知能力。

  论文结果显示,目标检测的训练阶段虚实混合数据最高精度可达60.9%,同时精度受到环境与困难程度的影响。

  “尽管我们认为在智能驾驶中视觉感知可以类比为人眼的一部分,它可以像人眼一样获取外界的视觉信息,但是目前还无法做到像人类强大视觉系统一样进行推理。”王飞跃坦言。为此,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复杂城市道路环境中的交叉路口或者人行道上,人类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推理其他车辆或者行人意图,并可以与其他车辆或者行人交互并根据情况礼让,而这一点,目前的视觉感知系统无法做到。“因为视觉感知是通过车载摄像头或雷达对自动驾驶汽车周围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利用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图像分类,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检测、跟踪,将其处理成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读懂的语言,进而为控制决策系统提供依据。”

  视觉感知是智能驾驶核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视觉感知应用到“长尾场景”中。该场景主要涉及日常驾驶中出现概率极低、很少遇到的复杂挑战场景,如极端恶劣天气、突发交通事故、突然出现的行人等。

  “由于长尾场景发生概率极低且危险系数高,往往难以采集到相应数据来训练和测试视觉模型,导致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算法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只在简单的受约束环境下有效。一旦运用到实际复杂开放的交通环境中,算法很容易失败。”王飞跃说,因此,研究人员希望用平行视觉来解决这一问题,目标是实现一种“长尾常规化”模式,通过人工虚拟场景来仿真模拟复杂的实际场景,利用计算实验进行视觉模型的训练与评估,最后借助虚实互动的平行执行实现视觉模型的在线优化。

  “这个过程反复闭环迭代,我们希望实现视觉系统对复杂环境的智能感知与理解,让视觉感知真正走向实际应用。”王飞跃表示。

  智能驾驶中的“马粪”问题

  早在2005年,王飞跃就提出了平行驾驶的概念。为了解释这一概念,他曾在一次演讲中以马车举例。上世纪末,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法分解的马粪。这一问题困扰了人们很多年,甚至有专门的国际会议来研究当时面临的“马粪危机”。

  汽车的到来,成功地消除了马粪的问题。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即便给车辆安装高线束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感知,配上“足够算力”的计算单元,优化算法,将汽车改装成繁杂的智能体,仍无法避免无人车在长久时间内不出现事故。“这就像是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马粪问题。”王飞跃说,“有人驾驶、远程控制、网络车和无人车需要统一起来,成为平行驾驶,根除无人驾驶的‘马粪问题’。如果一定要将这几种因素分开,恐怕就是用马车技术解决马粪问题。”

  在平行驾驶中,视觉感知作为基础环节,处于智能驾驶车辆与外界环境信息交互的关键位置。王飞跃认为,其关键在于使智能驾驶车辆更好地模拟人类驾驶员的感知能力,从而理解自身和周边的驾驶态势。而随着自动驾驶中人为干预度的不断减小,视觉感知获取环境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高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其始终属于智能驾驶的核心部分。

  他同时解释道,当前视觉感知依赖相机系统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在实际任务中会产生大量冗余的数据,从而导致计算复杂度和存储负担的增加、计算效率降低。“平行视觉则更加主动,基于描述学习构建软件定义的具有可控性的人工场景、基于预测学习完成人工场景中的计算实验、基于平行执行实现虚实互动,以解决虚拟与现实差异性问题。”

  目前,王飞跃团队采用Agent建模方法,模拟北京中关村区域和常熟智能车测试区域,在图形学工作站上建立人工场景,设计丰富典型的环境条件和目标运动,生成大量带详细标注信息的图像视频数据集。同时,部分研究工作采用生成式对抗网络聚焦于虚实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领域迁移等问题,并生成了具有真实驾驶场景纹理和细节的合成图像。“现在,视觉感知已经从道路感知逐步向环境认知方向发展。它已成功应用于识别交通信号、道路标志和标线等静态环境信息,以及行人、车辆和其他移动的障碍物。接下来,将会进一步理解道路目标之间的交互关系和逻辑,进行意图分析、预测和决策,有效提升无人驾驶车辆的智能认知能力。”王飞跃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对车载感知计算平台的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将来会在保证算力的情况下降低计算成本。”

  “上述成果让我们有信心布局平行视觉方法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的应用。平行视觉是平行智能体系的重要一环,结合平行驾驶、平行测试和平行学习等重要理论研究,智能车先在人工世界试开,‘要在人工世界吃多堑,物理世界长多智’。”王飞跃有信心地表示。(袁一雪)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